神圣愈疮木
蒺藜科愈疮木属植物
神圣愈疮木(学名:Guaiacum sanctum L. )是蒺藜科、愈疮木属的常绿乔木或灌木,树高通常为2.5-3.5米,树径30厘米,主干矮,多茎,在底部分枝,侧枝微垂广展,形成浓密圆形的树冠。叶羽状、复叶,深绿色,6-10片卵形对生小叶。花蓝色,5瓣,星型。蒴果橙色,裂开,露出一个或两个黑色的种子,种子覆盖着鲜红色的假种皮。树木深棕色,树皮剥落,呈现灰色斑点。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灌木,树高通常为2.5-3.5米,随着生长年份增加,可达11米。通常树径为30厘米,也有达到1米的,主干矮,多茎,在底部分枝,侧枝微垂广展,形成浓密圆形的树冠。叶羽状、复叶,深绿色,6-10片卵形对生小叶,小叶基部具托叶,具细尖。
花蓝色,5瓣,星型。长年时断时续地开花,常见开花时间为早春的3-4月。春天的花朵,夏天变成成熟的果实。蒴果成熟时变橙色,裂开,露出一个或两个黑色的种子,每个种子上覆盖着一个肉质的鲜红色假种皮。长成的树木深棕色,树皮剥落,呈现灰色斑点。
生长环境
多生长在低海拔丘陵山地至平原区,分布区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2-25℃,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耐干旱,在年降水量为700毫米的区域也能生长。土壤以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的钙质土至微酸性土为宜,不耐酸性土。属阳性树种,不耐阴。
分布范围
分布于佛罗里达群岛、巴哈马群岛、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干燥沿海地区。中国20世纪60年代从古巴引种,在海南的尖峰岭有少量植株,云南西双版纳也有栽培。
繁殖方法
神圣愈疮木8-9月果熟,萌果熟时果皮由青绿色转变为褐色。采回的果实摊晒,种子自行脱落,可干藏。种子千粒重200-250克,发芽率为65%左右。
早春3月播种。采用条点播,条距25厘米,粒距5-7厘米,覆土厚2厘米,盖草保湿。播后约1个月发芽出土,揭除盖草。苗期加强中耕除草施肥,1年生苗高40-50厘米,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术
春季2-3月雨后裁植,株行距为2米×(2-2.5)米。带垦或块状整地,挖60厘米×60厘米×40厘米的植穴,裸根苗浆根定植。植后头几年每年抚育2-3次,结合抚育适当施复合肥,促进早日成林。林地可间种山毛豆、猪屎豆等早地绿肥。
主要价值
木材:神圣愈疮木木材非常坚硬,重量重,密度大,密度为1.10-1.30克/厘米,具特殊气味,边材浅黄色,心材绿色或棕色,结构密致,抗腐、抗白蚁。它被认为是最坚硬的木材之一,钉子很难钉进木头里。木材放进水里,不会浮在上面,而是沉在水里。木材可用来制造轮船的螺旋桨轴、轴承、齿轮和木槌,也可用于制造高级家具、滑车、保龄球等。同时,木材还是一种受欢迎的木雕木材,也可用于其他细木工。
药用:神圣愈疮木被用来治疗梅毒、发烧、全身疼痛、痛风、关节炎、风湿病、扁桃体炎、皮肤病、便秘、鱼中毒以及作为强化茶的成分。煮沸的叶子会产生一种茶,这种茶被用作流产剂。
园林:神圣愈疮木冬季耐寒,可种植在沿海地区;它有闪亮的绿叶、褐色树皮、灰色斑块、蓝色花朵和具有观赏性的豆荚,被用于园艺、庭园观赏;由于生长速度慢,还可以种植在容器中。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9版)——附录Ⅱ。
植物文化
神圣愈疮木是巴哈马的国树。神圣愈疮木的花是牙买加的国花。
参考资料
神圣愈疮木.中国自然标本馆.
Guaiacum sanctum L. .The Plant 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28 17:3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