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殿位于福建省
莆田市新度镇锦墩村,
壶公山之东麓,始建于唐昭宗光化年间(898年),迄今1110年,是
莆田境内有据可稽的最早奉祀
玉皇大帝的宫观之一,一些建筑还保留明清的结构风格。宫内现存宋代石刻文物5件,明清文物13件,是研究玉皇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祥云殿玉皇信仰习俗,是闽台玉皇文化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九日玉皇神诞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有:排筵、祭祀、设醮开坛、民间艺术表演、莆仙戏公演等。特别是午夜的烧头香“砂花迎神”表演习俗,“火树银花不夜天,万民祈福庆升平”的场面,尤为状观,盛况动人,凸显出鲜明的
莆田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祥云殿是
莆田市玉皇文化联谊会、玉皇文化研究会总会的会址和莆田壶山书院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成功承办闽台民俗与旅游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闽台和对外玉皇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交流,近年来,接待台湾玉皇文化李炳南会长率领的团队多达6批次,同时还与美、英、法、德、瑞、意、马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进行民间文化交流,是闽台玉皇信仰和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台湾与欧美各国专家对砂花传统技艺赞不绝口。
砂花迎神传统技艺涵盖民俗学、历史、铸造工艺、艺术等领域,起源于古代铸造业。明代中叶,当地就有不少人家以铸鼎为生,而飞溅的铁砂火花十分美观。艺人由此产生灵感,把这一技艺运用到玉皇神诞迎神仪式中,传统礼俗迄今已达200余年。
砂花迎神仪式一般选在晚上10—12时,夜幕中迎神队开始表演。他们把备好的烧熔铁水喷向路边荔枝树或龙眼树,使之火花飞溅,在夜幕中勾勒出金光闪闪的美妙画面,观众无不欢呼赞叹。更奇妙的是,龙眼、荔枝树不仅毫无损伤,还有灭虫效果,次年更加丰收。
“砂花迎神”技艺植根、发展于民间,表达广大民众祈求庇佑,纳福迎祥、保境平安心愿,既“娱神”又“娱人”,它保留着原生态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程序性、传承性、群众性、观赏性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