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司王约翰(Prester John)的传说,于12至17世纪盛行于
欧洲,内容是传闻于东方充斥
穆斯林和异教徒的地域中,存在由一名
基督教(
宗主教)之
祭司兼
皇帝所统治的神秘国度。关于这个王国的记载,见于
中世纪流行的多部虚构作品。甚至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也提到了他。
历史背景
尽管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交流源远流长,但欧洲人在13世纪时对
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一片茫然。来往的商人为了推销商品编造了很多关于东方的传说,一直到马可·波罗(1256-1323)的时代还在流传。这些关于魔怪和神奇生物的奇幻想象并不仅来自于无知,也来自于早期基督教学者的作品。在基督教影响下,东方总是被联系到《圣经》中的地点,例如人间天堂,或者邪恶巨人歌革和
玛各。那些旅行的商人所编造的故事成了基督徒世界观的一部分。
直到11世纪,这些流传了数个世纪的老故事被加入了与时代关联的新元素,那就是祭司王约翰,也被译为祭祀王若望,他是传说中东方的基督教君主,其使命就是在基督教国家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
传说出现
这个传说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位名叫约翰的教士于1122年访问罗马的时候。他号称来自印度,大概是来自
马拉巴尔海岸的基督教社团,这是繁荣发展的东基督教社团中的一个,也就是罗马教廷称为
聂斯托利派的那一派。由于罗马方面切断了与聂斯托利派以及所有
君士坦丁堡以东的基督教社团的联系,因此欧洲实际上失去了与亚洲文明接触联络以及拓宽自己对世界认识的最好机会。在那个时代,他的故事似乎颇为可信,因为这些故事证实了圣
马太所讲述的东方三博士访问
伯利恒的耶稣家庭,确实存在着由东方贤王后代所统治的国度。
20年后,在这位教士的影响下,一位叙利亚的主教报告东方明君祭司王约翰刚刚与穆斯林发生了一场鏖战。这位君主正是东方智者的后代,决定要来援助针对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却被底格里斯河所阻。这个故事显然混淆了1141年的穆斯林统治者与西辽之间的
卡特万之战。不管这位祭司王约翰的祖先到底是谁,既然说他杀了穆斯林,就代表他有着虔诚基督教信仰。
1165年,一封据称来自祭司王约翰的信以不同的形式写给欧洲各大贵族,包括
拜占庭帝国的
曼努埃尔一世·科穆宁、教皇、
神圣罗马帝国以及其他君主。在这封信中,祭司王约翰宣称他统治着广阔的土地,从太阳升起之处一直到
巴别塔。他说明他的目的是从穆斯林手中拯救耶路撒冷,击败基督教的敌人,朝拜圣墓。这封信当然是伪造的,目的是激起
十字军东征的巨大热情。
寻找约翰
1177年,教皇遣使在巴别塔以东寻找祭司王约翰,虽然这位使者失踪了,但十字军东征大获成功。
1217年,阿克里的主教发起了一场有力的关于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的宣传战,宣称祭司王约翰和他的东方盟友听说了新的圣战即将发起,决定出兵帮助。三年后出现了一个伪造的文件名叫“关于大卫王的报道”,描述了“印度的基督教君主大卫王”在波斯的胜利,称他“被主派去击垮异教徒并摧毁摩诃末的教义”。对于这封信有很多说法,有人说大卫王就是祭司王约翰本人,也有人说大卫王是祭司王约翰的儿子或孙子。基督徒的宣传再次和历史事实混为一谈,因为这份报道的来源无疑是
蒙古第一次西征。教廷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灾难的预兆,但把它变成了救世的预言。
1223年,蒙古大将
哲别与
速不台的军队对格鲁吉亚和俄罗斯诸公国发起攻击,在
迦勒迦河之战中大破俄罗斯联军。匈牙利国王给教皇写信,声称“确实是大卫王,或正如我们通常称呼他的,祭司王约翰”,最近带着一支大军进入了俄罗斯,杀了20万人。这个恐怖事件被解释为基督教国王攻击异教徒的格鲁吉亚和希腊东正教会。虽然格鲁吉亚的鲁苏丹女王送来了准确的关于蒙古军队的情报,但仍无法让欧洲人察觉真相。
当然,随着各种蒙古军屠杀的报道传来,西方也不得不逐渐变得有一点警醒和迷惑。欧洲人开始认真对待这些反面消息,一位的诺夫哥罗德历史学家记录了更为准确的关于“大突袭”的信息,主要描述俄罗斯诸公国的遭遇:“他们从
第聂伯河出现,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何时到来,也不知道他们藏在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带他们来对付我们。”但欧洲人仍没有重视起来。
蒙古入侵
1230年代,罗马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纷争不断,最终这股敌意在1230年代末再次爆发,把欧洲分成两个阵营,同时蒙古大汗
窝阔台决议征服欧洲。
当蒙古帝国的
长子西征军在
拔都的带领下进攻俄罗斯时,由于俄罗斯信奉东正教,而且过于遥远,所以大多数欧洲人无动于衷。但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于1237年派出使团,由多明我会的修士朱利安率领,前往东俄罗斯去搜集东方入侵者的信息。虽然这些修士的行程被入侵者所阻,但他们带回了大量讯息,其中大部分非常精确。
朱利安宣称蒙古入侵是源于他们的两位主要首领的矛盾。其中一位被称为年轻的
成吉思汗,另一位更有权势的年长者拒绝了这位年轻人求娶他女儿的要求。这个故事流传了很长时间,在后来加入的更多细节中,这位有权势的年长首领被认为是印度的祭司王约翰或者他的儿子大卫王,而且似乎在求娶女儿被拒绝的事件中被成吉思汗杀了。在1245年于
里昂举行的教廷会议中,这个故事的版本之一便成了关于蒙古的报告。在这个版本中,“鞑靼国王”(成吉思汗)被认为杀了祭司王约翰,然后和他女儿结了婚,他们的儿子就是本代国王。这个故事很可能是以成吉思汗崛起过程中的草原部落战争为基础编出来的,祭司王约翰就是
王罕,东部草原上聂斯托利教部落
克烈部的首领,成吉思汗在1203年将其击败并娶其侄女。
即使朱利安传递的讯息中包含着大量来自贝拉四世的警告,欧洲史学家仍然抓住救世主的故事不放。一般认为朱利安是第一个使用
鞑靼来指代蒙古的欧洲作家,这个名字很可能是他从
库曼人那里听到的,西方人也最终使用了这个称呼,因为他和拉丁文中的地狱“
塔尔塔罗斯”很像。
1238年,欧洲得到了更多关于蒙古人的消息,尽管普通百姓已经有了反应,但大部分国王依然无动于衷。在毁灭了北方俄罗斯诸公国后,拔都让他的军队在
顿河下游扎营休憩,度过了1239年。第二年,他们去了基辅。1240-1241年冬天,拔都的军队在
普热梅希尔附近重新集结,准备好向欧洲进发。三个月内,蒙古大军扫荡东欧,在连续两天内分别在波兰的里格尼茨和匈牙利的穆希大破两国军队,完全转变了欧洲对蒙古威胁的态度。最后残存的一丝希望——即这些入侵者也许是祭司王约翰,或者他的后代的军队——最终完全破灭了。如此突然而且决绝地毁灭了两个基督教大国,欧洲人被从一种抱着天真希望的状态推到了彻底的茫然。
后续
16世纪初,
葡萄牙人航海绕过非洲
好望角,在东非
埃塞俄比亚找到一个
基督教王国,当时他们认定这便是祭司王约翰的王国。
埃塞俄比亚人曾一度想找
葡萄牙人抵抗
穆斯林入侵。但其实两者教义差异极大,
埃塞俄比亚人信仰的是
埃及科普特派,因此两者最后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