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米仓,位于
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71、73号,原为顺天府广备库,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现为新兴职业装备生产技术研究所。
历史沿革
明永乐八年(1410年),以元代北太仓为基础,设顺天府广备库。
明正统二年(1437年),广备库东库改为禄米仓。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禄米仓进行扩建,增至八十一廒。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禄米仓与太平仓合并另外新建廒30座。
清乾隆六年(1741年),禄米仓又新增五眼井。
清光绪末年,随着国运的衰退,政治的腐朽,再加上漕船质量差,破损严重,使得漕粮数目锐减,京师存粮严重减少,于是廒座也逐渐撤销,禄米仓仅剩43廒。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八国联军进京后,将禄米仓内存粮拍卖,禄米仓被北京日本第一高等女学校占用。
民国元年(1912年),禄米仓改为陆军被服厂。
1949年后,禄米仓被军需装备研究所占用。
2023年,禄米仓仓廒已完成腾退,并拆除增设的隔墙及吊顶,剔除现代地面,更换糟朽严重的望板、椽子,更换破损、缺失严重的合瓦屋面等;并对风化酥碱严重的砖进行局部剔补、对墙身的孔洞进行补砌、对木构件进行嵌补修整和更换、对重点部位进行加固等。
建筑格局
禄米仓坐北朝南,原范围东起小牌坊胡同,西止朝阳门南小街,南面有二支巷通往小雅宝胡同,北面与武学胡同、东八宝胡同、禄米仓东巷、禄米仓西巷贯通,现仅存仓廒三座。
主要建筑
仓廒高约7米,其屋顶采用合瓦鞍子脊,屋顶椽子使用封护檐做法,并没有出檐。屋檐下施菱角檐。仓廒与围墙都是用大城砖砌成,墙面已经过多次修缮。每座仓廒从明间开门,次间和梢间开方窗。仓内地面比院内地面矮将近1米的高度。每廒座开间五间,开间宽为23米,进深三间,深度共为17米左右。其建筑构架为七架椽屋,前后有两架梁,中间有三架梁,内部共有八根金柱支撑。
历史文化
明代永乐时期,北京已经得到了繁荣发展,成为比较繁华的都市。于是北运的漕粮日趋增多,常常会接近400万石,远远超出元代的数量。因此元代所建立的粮仓已不能满足京师的储粮需求。于是在元仓的基础上,明朝开始大规模新建粮仓,并且为了更好地管理粮仓,禄米仓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禄米仓以元代的北太仓为基础而建,居于京师的南部,与北部的海运仓、北新仓,中部的南新仓、旧太仓、兴平仓及富新仓共同承担着京师的储粮重任。
文物价值
禄米仓对研究古代粮食储存体系以及历史的兴衰发展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也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仓房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禄米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禄米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胡同71、73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24、63路公交车,在禄米仓站下车前往。
被市内乘坐地铁2号线,在朝阳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禄米仓约2.5千米,驾车约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