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画派是一个佛学术语,以“
悲智双运”立宗,于艺海中,志求“超越自然,回归本然”。
类别介绍
佛画“禅意画派”由
普贤画苑·将华多杰倡导弘扬,以“悲智双运”立宗,于艺海中,志求“超越自然,回归本然”。
“佛像”指诸佛圣贤标准造像,大体可分为:
一、供养像类;依佛经典,如法而造。可涵盖为如来法相、菩萨法相、罗汉法相、明王护法、祖师大德等。
二、观赏像类;,借佛教圣贤题材,画家有感而发,往往不合经教所言之精确量度,然妙合禅意。
“禅画”指无相无不相之妙意之作,大体可分为:
一、专类;借佛教题材,以求令观者,止息妄念,返观自性。
二、普类;心佛众生一体,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切万有,皆具佛性,皆可入画。皆具禅意。法性寂然,寂而常照。
前圣足迹
皈依佛,两足尊。《杂阿含经》有天人礼佛足迹而念佛之记载。佛在世时,给孤独长者言:“佛身像不应作。”所以最初佛弟子皆礼敬佛足,以示尊崇。又有窣堵波、菩提树、法轮、佛遗物等皆成为佛弟子所礼敬之圣物。
其间,有优填王、波斯匿王造檀、金二像(出自增一阿含经)为此世界造佛形象之始。给孤独长者,特得佛许,所造瞻部影像,但此二者造像与后世普为佛弟子礼拜之意而作者,差别甚大。后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敬奉八万四千舍利。此时佛像制作,亦未兴盛。
公元前2世纪,大夏王毕邻陀与比丘
那先讨论教义,终归依于佛教,其国所铸钱币,唯印法轮,以希腊文题“法王”二字,亦以法轮表佛与足迹表佛,其意相同。
公元1世纪,月氏王
迦腻色迦因受
马鸣菩萨感化皈依佛教,始印佛像于钱面上,月氏国即古印度犍陀罗国
贵霜王朝。此王与阿育王并称,为护法名王。由此可见,早期除佛在世时,二王、给孤独长者造像,大范围造像者,并与希腊文化有所融合者,皆源自月氏国。建立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之上而后方有
笈多王朝纯印度式标准造像产生。
我国东汉明帝时,遣使西域,所带回之像,唯白氎所画佛之倚像。桓帝时,支娄迦谶译《
般舟三昧经》四事品第三,云:“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一者作佛形像。用成是三昧故。二者持好素写是三昧。”故桓帝时,始铸佛像,盖由此经。献帝时,笮融造黄金涂像,由此之因,佛造像于我国,传播之迅速,甚为惊人。
三国吴,康僧会等人携印度佛像范本远游至吴,曹不兴摹写不已。曹不兴学会佛像后,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5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于是被誉为“佛画之祖”。不兴之作,今已不传,唯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记载“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三国吴时,支谦和尚最早译出《维摩诘经》,自此士大夫、僧俗崇不二门者,甚众。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又译《
维摩诘经》及《法华经》《金刚经》等。《维摩诘经》自支谦始译,罗什再译,支遁宣讲,成为文人士大夫,备受推崇之经。东晋时,支遁和尚是首位将《维摩诘经》写入自己文学作品之人,又对庄子《逍遥游》独抒己见,曾为当时名士王羲之等所欣赏。又有谢灵运《维摩诘经》中十譬八首。临终之际,尚把长须,供奉于南海祗洹寺维摩诘画像上,以作维摩诘之长髯。
西晋,卫协,师法于
曹不兴,有《七佛图》名世,时称“画圣”。谢赫品其画:“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
东晋,
顾恺之,师法于
卫协,于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光彩耀目,轰动一时,后人尊称“画神”。
刘宋,
陆探微,师法于顾恺之,又以东汉张芝草书入画,确为“以书入画”之创始者。时谓顾陆之迹,曰“密体”。
北齐,有曹国之
曹仲达来华。盖以马图拉造像入画,后谓“
曹衣出水”之“曹家样”特指于此。
南梁,张僧繇,远师法于顾恺之《传神论》,又以卫烁夫人所传之《笔阵图》入画,有“画龙点睛”之故,后人称其佛像禅画造式为“张家样”。
唐朝,
吴道子,世皆尊其为“画圣”。纯以白描造像,吴带当风之“吴家样”特指其迹。远师法于张僧繇,时谓张吴之迹,曰“疏体”。
唐朝,
周昉,初效张萱,后有小异。独创“水月观音”造式,有“周家样”之称。
五代,
石恪,师法
张南本,作大写意《二祖调心图》传于后世。五代,又有禅月大师贯休,作《十六罗汉图》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师法阎立本,阎立本远师法于张僧繇而画帝王图名世,由此可见,佛家之事,终归佛家。其道如此,何况其术。
北宋,有“宋画第一”之称的
李公麟,常与
王安石、
苏轼、
米芾、
黄庭坚为至交,系驸马王诜之座上客。有《维摩演教图》名世。观其画作,真实不虚。
南宋,贾师古,师法李公麟,有《大士像》存世。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创减笔描,大写意泼墨人物肇启于梁楷。后有僧人法常,远师法于
石恪、梁楷。亦作减笔禅意佛画。
由此可见,六朝以降,士大夫,参禅作画之迹,更重于《维摩诘经》之义。所创作之主题不外乎《经变画》之释迦说法、极乐变相、观音度众,维摩演教等。梁朝三大士,志公、
傅翕、
达摩。其傅翕者,为弥勒菩萨化现,世称傅大士。为东土维摩禅之祖师,常与梁武帝有往来,建双林寺,设立转轮藏。自达摩祖师西来,禅宗确立,传至六祖,禅法大兴。其文人禅意画作又添新材,时画祖师像者,不乏其人,自五代又有弥勒化身之布袋和尚,又为禅画添砖加瓦。自宋至元,狂禅突兴,又因元朝更崇密乘,乃至文人往往更重礼教,对其呵佛骂祖之狂禅、狂语,不与为伍。习禅画者,已无过往之“工细后而写意”,狂禅使然,大范围者,往往以我见、我执粗弄笔墨,醒醉之间,执求似与不似,美其名曰“禅画”。使得有宋以降,禅宗落没,古迹禅画东移扶桑,自元朝有赵孟頫,振臂登高,倡书画同源,文人画祖,远追
王维。
李白、王维、
白居易等皆重维摩,有诗行世。王维更甚,名维,字摩诘。故有言:文人画始于王维,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有
张璪者,师法王维,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成千百年来中国画之名句佳言,作用标尺,亦佛家禅语使然也。
禅宗,自达摩祖师来华,历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
六祖惠能,下有高足,青原行思,南岳怀让是其代表。行思门下,出曹洞、云门、法眼。怀让门下,历马祖、百丈而出沩仰、临济。一花开五叶,人亦如此,门亦如此。至于后世“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之
虚云大师,一家总持五门法脉,禅宗血脉于今尚全,全赖师之功也。
综合上述,为僧为俗,在家出家,禅者,不落阶级。
禅画者,亦不落阶级。禅意画派,是无始而始,无派而派。自汉至宋,不立文字,不离文字。自元至今,禅画依存于
文人画,得以长存,虽于山水、人物、花鸟之外,亦无所不相,无所不包。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而今后学,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当超越自然,回归本然。此本然者,显而无自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