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古时农历三月上巳日之
宴聚。 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旧唐书·中宗纪》:“三月甲寅,幸 临渭亭 修禊饮,赐群官柳棬以辟恶。” 宋
柳永《笛家弄》词:“水嬉舟动,禊饮筵开。” 清 吴梅村《画兰曲》:“何似 杜陵 春禊饮, 乐游原 上采兰人。”
古代用于宴飨祭祀的钟磬之乐。《左传·定公十年》:“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杜预 注:“嘉乐,钟、磬也。”《晋书·乐志上》:“光天之命,上帝是皇,嘉乐殷荐,灵祚景祥。” 唐
魏徵《享太庙乐章·肃和》:“嘉乐斯登,鸣球以咏。”
嘉美喜乐。《礼记·中庸》:“
《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 汉 焦赣《易林·剥之晋》:“凫舞鼓翼,嘉乐 尧 德。”
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觞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觞,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1).灯烛的光亮。 唐
杜甫《夜》诗:“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宋史·镇王竑传》:“未几,遥见烛影中一人已在御坐。”《花月痕》第四二回:“忽听飕飕的风起,檐下一树丁香花纷纷乱落,瞥见金光一闪,烛影无焰,有个垂髫女子……空手站在炕前。”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二:“黯黯的烛影,寂寂的风声。”
(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绮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琼花赋》:“喷蕊蝶于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第一句的“火浣”指火浣布,在王嘉(公元四世纪)的《拾遗记》里有一则关于火浣布的记载。“花心”在这里指灯芯,如果灯芯是用火浣布制作的,那么它不但不会在燃烧中消耗掉,反而还会因为蜡烛在消耗而显得越来越长了。诗的第二句融合了视觉、味觉和嗅觉一系列感官上的感受:“金枝”指百枝灯一类的灯盏,“密”通“蜜”,指蜜蜡。诗的最后二句描写了止水和流水中的两种烛影:烛光在芙蓉池中的倒影是静止的,但是“桃花水”才是曲水流觞之所在。桃花水原本指春潮,因为河水在桃花开放的时候上涨;但是,它也令人想到陶渊明笔下飘坠着桃花的流水。在这首诗里,映照着烛光的曲水一片红艳,而且,随着水的流动,光焰也似乎在流动,“桃花水”也因此取得了新的含意。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