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围
第三批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和围位于关西镇关西村,与关西新围一河之隔,清朝咸丰至同治年间由关西名绅徐绍禧所建。围屋坐北朝南,系二层砖石砌外墙方形围屋建筑,长39米,宽39米,占地面积约1521平方米。
历史沿革
福和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杨屋场小组。杨屋场,顾名思义,最早本是杨姓开基建造的屋场,后来,从中原辗转南迁至江西龙南县的关西始祖徐有翁带领子孙辟荒拓野,勤耕苦种,励精图治,到了清朝第十六世徐绍禧这一代,徐氏已是龙南的旺族,像其它很多村庄一样,杨屋场也反客为主,到了近代,杨屋场已没有一户姓杨的了,然而,杨屋场这古老而怀旧的名称依旧流传至今。
徐绍禧约于四十多岁建围造屋,对于筑围一事,他曾对人说:倾资筑坚固的围屋,并非专为子孙,更是为了百姓,如一遇匪患,百姓都可以进来避乱,从中能知道其仁宅之心。
据老人讲,围屋曾于民国初年创办过书院,土改期间又做过下放知识青年的食堂和宿舍。
如今,在福和围内,开设了农家书屋、社区办公室、客家民俗展览馆,并把徐绍禧的生平简历和他身上反映出来的客家精神刻碑纪念。福和围成了人们了解客家文化、学习客家精神的乐园。
建筑特点
福和围随山势而建,略成正方形,墙体除炮楼用青砖砌筑外,四周均用块石、青砖精工砌筑而成,墙厚1米,整幢围屋有正门和后门进出。最有特色的是围屋的炮楼,其他两个炮楼在墙体连接的角上,在围屋东侧的炮楼则建于侧面前段,如同城防之马面,炮楼过后,墙体又顺山势成阶梯式分三段连筑。这样,在每个山体部分的匪盗都可置于炮楼的视线和打击之中,完全消灭了射击的死角。而在后门旁的炮楼还设有一隐蔽逃生用的便门,一旦土匪来袭击,把大门堵死了,也可从便门上拿一根竹竿溜下来逃生或搬援兵了。
炮楼上部的是十字型射击孔,离地面约1米左右的墙上则是外小内大梯形状的瞭望孔,瞭望孔墙内还设有一活动的隔板,炎热的夏天打开隔板是通风排气的窗口,寒冷的冬天,关上隔板挡住了寒气的侵扰,使得围屋冬暖夏凉。而四周墙面的射击孔上方是梅花形,下部则是葫芦状射击孔。
福和围同其它“口”字形和“回”字形围屋也不尽相同,围内公众活动的祠堂和居家的厢房相对独立,并在门坪前用一堵三孔门墙隔开,不讲究中轴对称性,这与龙南普遍的中轴对称式围屋截然不同。祠堂是普遍的三进式,其斗拱、雀替、楼梁、雕刻虽没有关西新围的精美豪华,但也精选用料,做工精细,空间给人很舒适的感觉。靠墙建的厢房则完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厢房前面是兄弟共用的天井,而各家各户的后院又专门开了天井,采光通风十分良好。围屋二楼四周有走马楼来回运动,这与关西新围相同。如以大门为界,大门左右两边的是内走马楼,如同现代村民门楼上的阳台,大门的前后则是靠外墙走动的外走马楼,地面四周檐阶相连。
历史文化
建围人徐绍禧,字福山,号蔼和,为关西徐姓第十六世孙,《徐氏族谱》记载:徐绍禧,少贫,由力农起家,后营木业殷富,置田二百余亩。但发家后的徐绍禧致富不忘乡亲,十分热心乡里的公益事业,曾出巨资修桥筑堤。族谱上还特别提到徐绍禧联合乡亲修筑关西通往城区的通道——程口桥,缓解了老百姓行路难的大事。对于修桥筑路等关乎乡里的民生大事,他更是乐此不疲,带头出资出力,他一生先后修建了关西境内主要出口三公里之内的石阶路,修补关西河堤30多处,捐建了两处风雨亭等公益项目,并抚养多名孤儿,又给抚养长大后的孤儿分田置业,是当时人人称道的大慈善家。徐绍禧正直厚道,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深得当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被推举为族长,在族中极有威信。谱还载:族众以公正举为族长,事无大小必和平排解,从不盛气凌人,其乡邻遇有争执则货金礼谢以平息纠纷,乡邻多以福人称之。
后来,任直隶州州判的乡人徐永瑷曾作诗赞曰:公之貌浑而朴公之心,慈而仁公之量,渊涵如海公之气,温和如春,享年七十有余,乐善犹津津,宜公之子孙蛰蛰而振我仪,图之公真福人也。
追古览今,在经得其后人同意后,村民将其字号合起来各取一字作为围名,曰福和围。一来是圆徐绍禧心愿,更重要的是要将客家先祖的遗风发扬光大,正是当地政府塑造农村新风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取名福和围的真正意义。
文物价值
福和围不仅具有客家先民建造围屋具备的防御功能,而且以风水原理布局建造,集家、祠、堡为一体,增加了生活、文教休闲功能,还十分讲究建筑中的通风、采光、排水、保温、防潮、抗震、防水的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保护措施
2012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3月被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龙南市实施围屋保护修缮利用工作,对福和围进行了全面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延续了围屋使用寿命。
旅游信息
地址:福和围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关西镇关西村杨屋场小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7 10: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