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宣言》是于2021年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试、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
发展历史
2021年7月18日,正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田学军介绍了大会通过《福州宣言》的相关情况。
2021年7月18日,正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通过《福州宣言》。
宣言全文
我们,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于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以线上形式召开之际,发表如下宣言:
忆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过去50年达成全球共识并获得普遍批准,激发了全世界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做出不懈努力,促进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保护了遗产及其蕴含的文化和生物多样性;
充分赞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显著进展,认为其通过推动相互尊重文化特性和理解多样性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明间交流与国际理解,为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重申须秉持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加强在环境、经济、促进公正、和平和建设包容性社会等可持续发展不同领域的全球合作,将其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机融合,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充分认识到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惠益,蕴含着各种形式的人类价值理念和创造力,充分意识到人类作为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守护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共同的责任;
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的日益关切,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了当地社区的重要作用,他们命运与共,与世界遗产保护密切相关;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凸显了有效保护遗迹和支持当地社区及其生计方面所需经费和人力保障的日益匮乏;
铭记并见证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其他负面影响日益频繁,也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规划不足等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面临的其他长期挑战;
认识到遗产领域现有薄弱之处受全球疫情持续影响进一步加剧,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自然和文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武装冲突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强调有必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5周年之际重申并倡导其核心价值、目标和使命,特别是在《世界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强调《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在保护生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强调2011年《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要将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和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呼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私营部门和其他关键利益攸关方充分参与世界遗产保护,保护其免受武装冲突、自然灾害或非法贩运文化和自然财产带来的威胁;
重申历届世界遗产大会宣言,如在布达佩斯(2002年)、波恩(2015年)、伊斯坦布尔(2016年)和巴库(2019年)大会上发表的宣言,重申1972年《公约》原则,呼吁保护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及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免受任何影响;
赞赏《2012—2022年<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及其提出的6项重要目标和17项优先事项,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和缔约国通过秉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开展持续对话互动、专业交流、知识信息共享,构建伙伴关系网络,在《公约》实施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赞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缔约国为减轻疫情对全世界经济、社会、文化活动造成的严重影响所采取的行动,尤其是应对世界遗产地关闭、游客数量锐减、部分遗产地维护和修复不及时以及遗产地管理者安全健康风险等新挑战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所带来严重影响的行动;
欢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1年5月发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遗产》最新报告,这为制订遗产地恢复路线图奠定了基础,将有助于增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未来的韧性;同时注意到在全球疫情危机中出现的积极趋势,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与遗产保持了联系;
还欢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2015)》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确立的目标和原则;
强调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世界遗产保护构成重大威胁;并强调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重要性;
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作出的贡献;
要求进一步加强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之间的协同,采用综合性方法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地;并呼吁缔约国加强国际团结,通过促进形成人与自然新型关系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呼吁国际社会更紧密合作,开展针对性研究和规划,推动实现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同时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多边主义框架内应对世界遗产面临的挑战,发现新机遇;
敦促学术界、民间社团和社区更广泛地参与,大力加强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之间的联系,以落实《2015年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政策》提出的使世界遗产保护惠及所有人的目标;
呼吁加大对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建立具有平衡性、可信度和地域平等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有利于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活动;
强调数字技术在有效改善遗产地管理和实施能力建设项目方面的潜力,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优先关注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以帮助其利用新技术,优化创新性解决方案;
邀请全体缔约国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加强面向青年人的世界遗产教育和知识分享,以提高他们对世界遗产保护必要性和价值的认识,增长知识和技能,培养新一代世界遗产青年保护者;
还邀请缔约国积极参与《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庆祝活动,以此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以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为后代维续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适、可持续、有韧性、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宣言于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七日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以英文案文通过。)
宣言解读
宣言重申了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
宣言指出,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宣言强调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
《宣言》指出,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强调妥善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宣言》呼吁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展更密切的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来加强世界遗产的教育、知识的分享和新技术的使用,并以《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试、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宣言》得到了各个委员会的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大家普遍认为《宣言》极具包容性,具有里程碑意义。
社会影响
宣言得到了各个委员会的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大家普遍认为宣言非常平衡,极具包容性,具有里程碑意义。
内容解析
记者: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对推动全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产生了哪些积极意义?
田学军:中方高度重视承办本届大会。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孙春兰副总理在开幕式上宣读贺信并致辞。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本届大会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遗产事业带来复杂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大会的成功举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本届大会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秉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精神,凝聚团结共识。大会期间,各委员国代表和缔约国观察员、咨询机构代表等克服线上参会带来的技术和时差等障碍,积极参与各项重要议题的讨论,秉持《公约》精神和科学、专业、客观的态度,在充分发表多样化意见的同时,又坚持团结合作,努力达成共识。大会一致通过《福州宣言》,强调保护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呼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适、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福州宣言》凝聚着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的共识与行动,是本届大会团结的重要象征。
二是落实全球战略,丰富遗产名录。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旨在提升《世界遗产名录》代表性、平衡性和可信性的全球战略。本届大会共有包括“泉州:宋元中国的海洋商贸中心”在内的34个项目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委员国在审议提名项目过程中,既坚持《公约》确立的原则,也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提名项目表达了支持和鼓励。非洲国家新增两项世界遗产,是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全球事项的具体落实。
三是加强评估监督,促进遗产保护。本届大会共对258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进行了审议。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中国的长城、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和科莫伊国家公园等3项遗产的保护状况,将其作为优秀范例。委员会还充分肯定刚果民主共和国萨隆加国家公园在消除战乱和非法捕猎等威胁方面取得的成效和进展,一致同意将其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这对促进非洲的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决定将英国“利物浦海事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是过去10年首项遭除名的世界遗产,体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维护《公约》要求,保护世界遗产的坚定决心。
大会期间,各方在线上线下举办了一系列边会,内容涵盖世界遗产教育、遗产阐释与展示、世界遗产地管理者、世界遗产领导力、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遗产与生物多样性、空间技术助力遗产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特别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迈向未来的中非合作”主题边会,是中国为改善非洲国家世界遗产代表性不足问题采取的实际行动。
记者: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创新性地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是如何发挥东道国的作用,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和世界遗产大国形象的?
田学军: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和世界遗产大国,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以主席国身份提出《福州宣言》,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委员国普遍认为,《福州宣言》非常平衡,极具包容性,充分反映了广大缔约国的关切,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期间,中国作为主席国,坚定维护《公约》宗旨和原则,积极推动落实世界遗产全球战略,在落实教科文组织“非洲优先”全球事项、应对气候变化、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强世界遗产能力建设、推进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改革、加强世界遗产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推动本届大会达成一系列新的重要成果。中国以公平、公正、合作、包容的态度维护世界遗产委员会团结与合作,努力弥合分歧,鼓励委员国充分协商、求同存异,确保大会各项议程顺利进行。
福建省福州市作为东道主,秉持人文、绿色、数字的办会理念,精心筹备开幕式等线下活动,“福来八方”文艺演出精彩亮相,“世界遗产在中国”展览主题鲜明,各类遗产展示和体验活动丰富多彩,八闽大地进入了“世遗”时间,给线下线上参会的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本届大会是教科文组织历史上首次在线审议世界遗产议题,福州为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大会所确立并使用的一系列在线审议操作规范,将成为世界遗产领域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
记者:本届世界遗产大会已经落下帷幕。在“后世遗”阶段,中国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田学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以世界遗产为窗口,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示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帮助世界读懂中国。我们将以世界遗产为桥梁,推动跨文化对话和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我们将以世界遗产为载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推动各国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续做好世界遗产申报、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持续加大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国理念和实践的对外宣介力度,持续参与世界遗产领域全球治理,深化与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及相关咨询机构的交流合作。
我们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小岛屿国家培养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实施非洲国家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同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非洲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能力建设论坛。
中国将大力发展世界遗产教育,大力培养世界遗产保护与国际合作人才。同时,中国将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在线平台,继续合作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推动各国青年支持和参与世界遗产保护这一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