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福州市军事管制时期最高权力机关
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949年8月23日成立,成为福州市军事管制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统一全市军事行政管理事宜。
历史沿革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福州市军管会)成立,成为福州市军事管制时期最高权力机关,统一全市军事行政管理事宜。任命韦国清、叶飞、刘培善方毅梁国斌、朱绍海、陈美藻为该会委员,以韦国清为主任,
当时,军管委八大系统接管旧政权,将国民党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立学校、重要工厂等机构都一一接管下来。为了安抚旧政权遗留人员的情绪,接管时还遵照了党中央制定的总方针,对绝大多数可以留用的国民党旧政权人员采用“包下来”的政策。
经过有效的接管,基本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在福州的影响,为建设一个新福州做好了准备。
福州的接管工作开展得很迅速。
8月23日,福州市军管会发布第一号公告,宣布实行军管,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韦国清为主任。
当时福州市军管会的人可分为三类,最早是从苏州来的同志和福州当地的中共地下党,以后又来了一批南下服务团的同志。
根据《福州市军管会关于接管准备工作报告》记载,新成立的军管会下设财经部、公安部、文教部、军事部、政务部、卫生处、政策研究室以及房产管理委员会八大系统,与国民党旧政权各系统对口进行接管。
军管会在福州一成立,首先就是张贴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1949年4月25日签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引来群众围观,拍手称好。
工作内容
“约法八章”中提到特别一点:“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政府投诚报到交出武器。”收容、遣送散兵游勇。
据史料统计,福州解放后城内还有散兵游勇七八千人,其中不少人还是从北方被“抓壮丁”抓来的农民。
他们中有的人没有地方住、流落街头;有的人沿街摆小摊叫卖国民党军衣、军鞋;还有的人上街“碰瓷”,带着一个瓶子故意让别人碰碎,然后乘机敲诈。更有甚者,一些兵痞与城内的流氓沆瀣一气抢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州市军管会专门成立了散兵游勇收容所。
8月25日,福州市军管会政治部发布布告,要求流散于福州市内的散兵游勇在9月3日前到万寿桥中洲岛、津泰路卫生实验所、中平路台江警察分局、仓前山太平巷广东会馆这四个地点集中报到。这些人愿意工作的经过考察合格,可以录用,愿意回家的,政府也会安排送回原籍。
工作开展
刚开始,工作进行得不是很顺利,据当年福州市军管会《关于收容散兵游勇工作简报》记载,一些人打起了“吃部队”的主意,有的已经领取了三次遣散粮还赖着不走。一些国民党军官和他们的家眷躲在平民家里。根据当时人民解放军248团保卫股长的报告,他们曾抽查10家户口,其中8户藏有国民党军官和家眷。
经过解放军的耐心工作、苦心劝说,到1949年9月14日,福州共收容散兵游勇5665人,其中少将军官1人、校级军官49人、尉级军官1133人,以及没收一批枪支等军用物资。
散兵游勇被接收后,还要护送其回籍。曾经担任过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彭世柽老人说,他也曾参与遣送散兵游勇。
“当时福州市区里有一批散兵游勇是在中洲岛上集合,然后坐船送往南平,由解放军负责押送。”彭老说,“在南平上岸后,我们就坐军车送他们去上饶。当时还担心土匪出没,好在一路上比较平安。到了上饶,这些人在被遣散之前还能领到一笔生活费。当时执行这趟公务,我们都是自带干粮、棉被、大头菜,条件比较艰苦。
遣送散兵游勇一举,很好地维护了刚解放不久的榕城市区秩序。
参考资料
福州史志网.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7 13: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