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设有省中心函授部和两所附属小学,为
福建省首先开展中师教改实验、教育科研、
电化教育的学校和省小学师资培训中心。1985年,定为中国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学校。福州师范学校1985年被评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1986年,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所优秀师范学校之一。
校风校貌
1982年以后,学校制定各年级的《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方案》,通过
课堂教学、班会、团支部和学生会活动,让学生自觉遵行。1983年起,每年定期举办“五讲四美”文明月和艺术节活动,开文艺晚会,唱文明礼貌歌,搞绿化、美化校园劳动。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举办少年儿童夏令营和智力娱乐学校,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熟悉儿童、热爱儿童。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形成勤奋、进取、乐群、务实的好校风。
办学理念
福州师范学校从1952年建校时起,就以原福建师范学校、闽侯师范学校体师科和艺师科、福州女师、协和幼师一批有经验的教师为骨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学习苏联教育理论和经验,按照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提出以培养“多才多艺、又红又专”的小学师资为目标,成立各科教研组,制订教师职责和备课、听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教学考评和学生学习、生活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各教研组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功过关标准。把“普通话”和“写字”作为最根本的基本功要求,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严格训练。编写《汉语拼音字母教学程序》、《常用字方音辨正表》、《福州方音与北京音对应规律表》、《大小楷字书写》、《简体字书写》等教材,供教师教学使用。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双基要求、重点关键和教学方法。校长、主任身体力行,参加教学,指导教学。
60年代初,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该校按照条例精神,突出师范特点,修订教学计划,调整文化课、政治课、劳动课和社会活动时间的恰当比例。加强教育专业课教学、专业基本功训练,改订教育见习和实习计划,增加学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1963年,省教育厅为检查师范应届毕业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集中全省各师范学校毕业生代表,在福州举行“教育实习大比武”,为期一个月,该校毕业生经过评比,名列前茅。
“
文化大革命”后,经过拨乱反正,整顿改革,福州师范重新提出:“多才多艺,又红又专”的培养目标,恢复“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调整教师队伍,改造校园,充实设备,按省教育厅提出的编写师范学校教学用书计划,组织教师编出50多种教材和教参,在全省交流使用(有7种全国发行)。编订各科《教学“双基”和“基本功”训练手册》,对“双基”内容要求、基本功项目和训练措施,考核办法,都做出规定。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提出正确处理教与学双方关系(教师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变教学三中心(课堂教学、教材、教师三中心)为教学三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主),教师课堂教学力求少而精,着重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历史发展
清末,在福州乌石山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为福建最早的
中等师范学校。民国20年(1931年),改称福建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25年,又改称福建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迁往临时省会永安后,改为福建省立永安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永安师范就地办学(后面发展为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三明学院)。但有少量部分教师回福州,分别在福州体师、福州女师、闽侯师范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合并福州女师、协和幼师、闽侯师范体师科和艺师科、在现址重建福州师范学校,设有普师科、幼师科、艺师科及速成师资班。1956年,幼师科分出另建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文化大革命”时,福州师范遭受严重破坏。1968年撤销。1972年,复办二年制工农兵普师班。“文化大革命”后经过整顿调整,拨乱反正,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82年,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改办四年制普师生。1984年,恢复三年制。1986年,在福州郊区磐石设立培养音乐、美术师资的艺术分校。1989年,全校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9人,另有中师函授生11880人。教职工169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讲师21人,讲师3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的福州师范学校,成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开设政治课,师生们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时事政策。50年代初期,不少学生参军参干,参加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等宣传活动。60年代初期,“学
雷锋、创三好”,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教书育人本领。
“
文化大革命”时,学校陷入无政府状态。1968年撤销,1972年复校。“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恢复教学秩序。
2004年与福州师范进修学校,福州教师培训班,福州师范进修学院,
福州教育学院合并为福州教育学院,在闽侯县上街镇大学城旗山校区开辟新校区。2009年停止统招招生,2012年恢复招生。
全面发展
1983年以后,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提出新措施:(1)增开选修课:《
电化教育基础》、《电子计算机基础》、《小学思想品德课》、《小学儿童心理》、《小学体育》、《小学音乐》、《小学美术》、《自然》、《英语》。(2)更新教学设备,建立特种教室:除充实理化生物实验室外,增设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写生室、工艺美术室、音乐室、练琴室。(3)加强基本功和各种技能训练,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演讲、书画、诗歌朗诵、舞蹈、体育等比赛。举办音乐会,歌舞晚会。通过表演比赛,对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以应有的表彰。1983~1989年,省市每年举办的“学校音乐周”和“武夷之春”汇演,福州师范代表队都获得一等奖。1988年,全国中师学生音乐舞蹈录像评比,获得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987年,全省书法大赛、6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及团体一等奖。1988年,全国青少年“神龙杯”书法品段大赛,1人获铜牌奖,并被评为最高品位“能品”。1989年,全国中师“龙泉青瓷杯”书法大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0人获优秀奖,并获团体金杯奖,指导教师获园丁奖。1983~1989年,全省中师每年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评,先后9人获一等奖,12人获二等奖,13人获三等奖。1981年,全省中专田径运动会,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1983年,全省中师田径运动会,获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1983~1989年,福州师范均被省体委,省教委评为体育先进单位。(4)增加社会教育实践和加强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通过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学生到小学当课外辅导员,当家庭教师,办少年儿童夏令娱乐学校。确定郊区7所农村小学为实习基地。实习生参加实习前,要做到“七个一”的要求,即试教好一堂课,唱好一支歌,讲好一个故事,设计好一场儿童游戏,跳好一个儿童舞蹈,做好一个儿童广播操,掌握好一项小学生科技活动。实习结束要举办实习成果展览。
所获荣誉
福州师范学校1985年被评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先进单位,1986年,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所优秀师范学校之一。
英才培养
1952~1989年,福州师范共培养毕业生73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