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青年会
福州市境内的建筑
福州青年会(Fuzhou Young Square),全称福州市基督教青年会,位于福州市解放大桥桥头。为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筹建。
简介
福州青年会地处福州市解放大桥桥头。为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筹建。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了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于1912年在苍霞洲筹建新会所。黄乃裳筹集资金5万余元,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以及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美国基督教公理会、英国基督教圣公会等共同筹集的资金用于修建青年会会所。会所主楼选址在台江苍霞洲,建筑面积为8156.4平方米,于1916年建成。大楼毗邻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地板则全用上等楠木铺设。大楼内设有福州当时唯一的室内灯光篮排球两用球场。福州第一部无声电影就在这里放映。
曾为福州市标志性建筑、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福州青年会旧址被列入2008年福州市台江区重点商贸项目。并保留其20世纪初的建筑风格,恢复其当年作为休闲娱乐俱乐部的功能,成为集餐饮、娱乐、商业、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中心。
早期历史
初建概况
1885年,福州鹤龄英华书院学生青年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学校青年会,陈孟仁为第一任会长,其后许多教会学校都成立青年会。1915年改称“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之后,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成立青年会。
1905年,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协会传教士马拉林、裨益知在福州创办基督教青年会,会所设于仓前山观音井街(今观井路29号弄5),是向俄国茶行临时租借的。
1910年,62岁高龄的著名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先生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为让该会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以便联络各界人士,于民国二年(1912年)决定在苍霞洲筹建新会所。他亲自捐款45000银元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他获得诺贝尔奖的12万美元奖金全部捐献给福州青年会,用做福州青年会的修建费用,民国六年(1916年)福州青年会建成。
会所主楼选址在台江苍霞洲,建筑面积为8156.4平方米。大楼濒临闽江万寿桥畔,规模宏大,气派非凡。整座楼房外墙由红砖砌成,楼内为砖木结构,前楼三层,后楼四层,中间天井相隔。主楼正中悬挂有基督教青年会会徽,面朝万寿桥和闽江。综合楼大门口墙上青石碑刻有“基督教青年会”六个大字。前楼右边二至三层为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的教室和学生宿舍,一层为西餐厅、学生会部、理发厅和淋浴室;左边一层为电影院、总干事办公室、女青年会部、会议室;中间是大厅,为办公机构。后楼地下室为游泳池,楼上为健身房、灵修室、图书馆和阅览室。拱形的门窗,宽敞的功能厅,别致的天井院落以及高低错落的走廊。福州第一部无声电影就在这里放映。福州青年会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和标志性建筑。
楼前竖立着一块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汉白玉石碑,碑刻正中为“自强之基”四个大字,边上题词曰:“民国十四年春,增建会所,蒙蒋鹤书先生首先捐助五千圆,以为尊甫德老先生暨吉嗣福康君遗爱纪念。”这是福州基督教青年会在增建会所时为感激蒋鹤书先生捐赠而立的石碑。
福州青年会是我省唯一1座保留原貌的基督教青年会建筑。
格局地位
福州建城2200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三山二塔一条街”的古城格局,福州青年会则位于古城发展轴南端的重要节点。福州古城自然格局有“三山二塔一条江”、“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显著特色,青年会正好伫立在母亲河闽江下游江畔,位于古城历史文化发展轴与自然空间格局的交汇点,其地位无可替代。
建筑地位
福州青年会大楼作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楼之一,是一座典型的近代建筑。福州青年会在民国初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有着相当多元化的使用功能,是中国建筑史上最早的综合楼之一,其地位足以与上海“大世界”相媲美,其中除学校外,还包含在当时室内最为时尚的使用功能。有台阶式地面的电影院、游泳池、健身房、理发厅、西餐厅、台球室、室内篮球场、室内排球场、乒乓球室,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建筑。
近代史事件
青年会建筑因其属于教会创办及众多的功能配置,不仅在此教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还是福建众多名流聚首谈论艺术、关心时局之处;陈宝琛、黄乃裳、林纾、严复、萨镇冰、冰心、林徽因等众多福州近现代名人经常出入于青年会。当时众多的文体活动在青年会举办,如无声电影的播放、女子着泳装在游泳池锻炼及青年学生健身等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福州青年学生群起响应。在当年“台江事件”中奋起抵抗日本暴徒的就是青年会的热血学生。“台江事件”的结局是以日本政府以公文形式向中国政府道歉、赔偿而告终,是中国政府对帝国主义外交斗争的第一次胜利。
著名作家、诗人郁达夫1926年12月从广州到福州,在青年会寓居半年之久;十年之后的1936年2月郁达夫应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邀请在福建省政府任职,期间居住、生活于青年会,写下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并且在青年会发表名为《中国新文学展望》的公开讲演。在讲演中郁达夫提出新文学的趋向应以民族解放为中心,继承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吹响抗日救亡的号角。
在抗战期间,福州青年会是沟通、团结与联合海外广大侨胞与国际友人联合抗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合作平台。
在解放战争中,青年会是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的重要情报据点和地下交通站。在福州解放前夕,中共地下党代表谢晓玖在福州青年会工作整整半年之久,为福建省福州市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是福州解放的历史见证者。
1949年青年会汇入了为新中国建设的滚滚洪流中,在新时代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流亡南洋期间,自称“原籍福建”, 郁达夫曾三次到福州,在青年会四楼的一间临江房子里住了五六个月,郁达夫的作品中多处提到青年会。1936年初,郁达夫抵达福州。他在所著的《闽游滴沥》中这样描述窗外的月夜:“在南台的高楼上住下的第一晚,推窗一看,就看见了那一轮将次圆满的元宵前的皓月,流照在碎银子似的闽江细浪的高头。”而福州的闽江在郁达夫笔下则被描绘成“中国的莱茵河”。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9:35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