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
福建省教育厅直属商科类普通
高等专科学校,为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私立福州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
1906年,爱国侨领黄乃裳创建福州青年会书院。1921年,更名为福建青年会中学。1933年,按照教育部《职业学校规程》,学校更名为福州私立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1952年,福州私立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改名福州贸易学校。
福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0年,按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福建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建立。1942年1月,改称省立南平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45年12月,迁福州改省立福州高级商业职业学校。
福州市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
1940年前后,福州市立初级商业职业学校成立,1946年8月增设高级部,改名福州市立商业职业学校。
合并建校
1949年10月,福州市立商业职业学校与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合并为省立福州商业职业学校。1952年,改名福建省财政金融学校。1954年,福州贸易学校(原福州青年会书院)并入福建省财政金融学校。1959年,福州市第一商业学校、福州市第二商业学校并入,更名为福建省财政贸易学校。
1974年,更名为福建省商业学校。1980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福建省商业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获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
系部专业
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新闻传播系、信息管理工程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商业美术系、经济贸易系、旅游系、会计系、思政部、基础部、继续教育部等8系3部,共37个专业,2014年33个专业招生。
新闻传播系:新闻采编与制作、媒体创意与策划、商务文秘、影视制作、主持与播音
信息管理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工程管理方向)、软件技术、4G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楼宇智能
外语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涉外文秘与翻译方向)、应用日语
工商管理系:工商企业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
商业美术系: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态视媒方向、装潢艺术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
经济贸易系: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保险
旅游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
会计系: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税务(企业会计与税务)
师资力量
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493人,专任教师323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88人,硕士学位教师222人,博士学位教师18人(含在读)。
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1名,省青年杰出人才1名,省工艺美术大师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学校还聘请148名企事业单位中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克安
省级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2009)、旅游管理(2010)、国际商务(2011)
教学建设
据2015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省级示范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6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4项,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项。
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质量建设评价中,学校财务会计类、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旅游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广播影视类等7类17个专业获得第一名,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类等2类7个专业获得第二名,市场营销类、轻纺服装类等2类3个专业获第三名,计算机类2个专业获第八名。
学校还建有各类实训室及实训基地45种56个,其中获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2个,获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同时,积极拓展与校外大型企业的深度合作,建成校外实训基地118个。
学校与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办本科层次的网络教育、函授教育。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等
省级示范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广告设计(动态视媒方向)、酒店管理等
省级精品专业:会计电算化(2006)、国际贸易实务(2007)、旅游管理(2008)、工商企业管理(200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9)、酒店管理(2010)
省级精品课程:财务会计(洪连鸿,200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严国辉,20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詹明月,2005)、计算机应用基础(陈志明,2005)、人力资源管理(吴贵明,2006)、统计学原理(陈增明,2007)、市场营销学(吴飞美,2007)、旅游景区服务与业务管理(王瑜,2007)、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林娟,2008)、服装结构设计(陈雪清,2008)、剑桥商务英语(池玫,2008)、物流管理(郑颖,2009)、外贸单证实务(何巧利,200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林萍,2009)、新闻采访与写作(邱志玲,2009)、企业文化(廖新平,2010)、成本核算岗位实务(池巧珠,2010)、财务管理(陈秀霞、黄晓榕,2011)、进出口业务(曾慧萍,2011)
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项目:进出口业务实训基地、商业艺术传媒实训基地
省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建立两岸旅游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改革试点(黄克安)、“商科类专业综合模拟实践教学试验项目”改革试点(吴贵明)、“校企联合培养商科类高技能人才”改革试点(黄克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黄克安)
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黄克安)、“工作任务体验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王瑜)、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章月萍)、前店后厂——会计代理记账高职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陈斌)
注:以上名单截至2011年
合作交流
学校与福光基金会合作创办“福光工商管理学院”,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开办“3+1”专接本班、MBA硕士班,与中兴通讯合作开办“中兴通讯学院”;与力恒集团、锦江科技、网龙集团等合作制订培养方案,深入推进“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西方财富、泰禾物业合作的“订单班”已见出成效;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共建工业工程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共建酒店专业,与英国皇家物流共建物流管理专业。2011年学校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2004年,学校成立了闽商文化研究所。截至2014年4月,学校还申报了“中小企业管理福建省高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海西休闲旅游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文科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4年至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25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83篇,本科学报上发表188篇,主编参编教材70余部。2010年起策划出版“百部校本”教材,至2013年已出版37部,其中3部被确定为教育部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选题立项。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软科学项目3项,行业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也达到13项。科研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2011年至2013年间,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零的突破,省部级规划项目立项数达2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7月,图书馆共有藏书684350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17887册,电子图书366463册、期刊合订本2.66万册、中外文现刊(报)1050种、重庆维普20809684条数据(1989——2010年)、上海万方硕博论文587374篇、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特刊365册、博士论文——特刊5307册、硕士论文——特刊67023册、前沿讲座2196集、知识视频1327集、网络数据库7个。
学术期刊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由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刊号为CN35-1218/G4,国际刊号为ISSN1008-4940,逢双月出版,每刊16开108页。
学报主要刊登高校教师、研究生在各学科专业领域的科研成果以及教育管理和教改经验方面的学术论文。刊物设有闽商文化、区域经济、思想政治、经济论坛、工商管理、教育教学、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栏目。
文化传统
校训
自强不息
校徽
标志释义:标志以“S”“Z”为主要构成元素,红色象征太阳,象征学校无形的、永恒的凝聚力,表现学校开拓、发展和无限生命力这一核心理念,同时,也寓意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蓝色象征大海,寓意知识的博大深渊以及宽大的胸怀包容广大学子在知识海洋遨游。“S”形演变成崎岖的小路,寓意学校的发展节分淋雨、坎坷曲折,以激励广大教职员工不畏艰难,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
校歌
榕山苍苍,闽水泱泱。
美哉吾校,桃李芬芳。
承先哲之文化,发民族之光芒。
育英才以善诱,成栋梁以自强。
作贸易之先导,决胜利于商场,
斯吾人之天职,致祖国于富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吾校之风,山高水长。
现任领导
校党委书记:吴访益
校长:袁新文
副校长:吴贵明、杨忠祥、胡新平
校党委副书记:黄跃舟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