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湘女中
牧拿亚创办的私立女子中学
福湘女中为长沙市十中的前身,1913年建于长沙北门外长春巷,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拿亚女士联合遵道会、循道会等教会创办,是一所六年制中学。1928年福湘在教育部立案,成为一所私立女子中学,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1952年11月福湘女中更名为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女子中学。1956年6月更名为长沙市第十中学,仍只招女生。1960年下期,曾招收一届高、初中男生,次年仍不招男生。直到1969年春才改为男女合校。1990年改名为“长沙市电子电器职业中专学校”。1995年改名为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
历史沿革
福湘女中为长沙市十中(1995年改为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的前身,1913年建于长沙北门外长春巷,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拿亚女士联合遵道会、循道会等教会创办。福湘是一所六年制中学,规章制度大多仿效美国,学生一律寄宿,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从初中二年级起,除国文及中国史地使用汉语课本外,其他数理化及世界史地课本均采用美国英文原本。1919年美国凌支尼女士继任校长。这一年杨开慧女士曾在该校就读。
福湘开办时学生仅十余人,到1918年全校分甲、乙、丙、丁四班,共有学生40余人,到1922年已发展到百余人。其时编制为高中3班,初中5班。学费较高,学生都为富裕家庭子女,所以到1949年,学生人数还只有400多人。1928年福湘在教育部立案,成为一所私立女子中学,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但教会仍提供经费补助,《圣经》仍是选修课。同时成立了校董事会,其成员为创办福湘的美国教会美英籍代表以及有关教会的中国代表。但校长人选必须是基督教信徒。长沙档案馆存有一份1950年5月25日由中共长沙市委文教党委会做的调查报告,题为《长沙市教会学校一一福湘女中情况》,其中说明了福湘女中的经费来源。报告称:学校经费有外国供给的基金及经常费接济,但学校主要经费靠学生俸米,教会有常年津贴,校产是教会的,学校每年仅出象征性的租金美元一元。
学校在学生中组织了基督教学生青年会,协助学生进行宗教生活训练和日常生活管理。寝室、教室地板每周必须洗抹两次或三次,每日且必须用煤油抹布擦抹地板。所有教科书,从中学二年级起,除国文及本国史地用汉语课本外,其余的采用美国课本。世界史、世界地理、生理卫生、生物、理化、几何、三角、大代数都是采用英文原本。教员并非都是美国人,但中国教员都会英文。
学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宗教生活习惯。学生除学习一般的科目外,还有圣经课。除参加一般课外活动外,还有宗教活动,如参加礼拜。圣经课虽为选修科,但事实上希望学生都参加。
学校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抓得比较紧。课堂、食堂、礼堂、寝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漱洗室以及厕所都有一定的规则条文,要求学生遵守。学生出校必须穿着线布制服,夏白冬蓝,衣领两端分别绣有福湘两字。
在民国长沙多所女子中学中,福湘的教舍、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外体育活动等都堪称一流。
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校为长沙市政府接收,曾改名长沙市第十中学。改革开放后,男、女生兼收,改名长沙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近年并入周南中学,更名为周南实验中学。
校歌
湖南有福湘,女学发荣光。
群姝抉策出兰房,英英跻此书堂。
芳声腾墨藻,秀质品圭璋。
沉思肆版,覃振坤纲。
中华有福湘,性海发真藏。
万灵欣会挹琼芳,长春悦若天堂。
玉阶瑶草碧,玄圃绿华香。
如偕法侣,同赴神乡。
校刊
学校办有校刊,名《福湘杂志》,学生杨开慧在该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各班办有班刊。长沙市档案馆存有一本《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办得生动活泼,所录同学的多篇作文,写作水平很高,感情极为真挚,既有对六年求学生活的回忆,又有对当时全国抗日形势的分析,还有对“妇女解放”和“女子职业”极深刻的见解。
一位署名南媛的同学在《福湘学生生活的素描》中写道:“六年的求学,使我深刻认识了福湘,他的良好精神多值得我留恋和追忆。学校的师长都是抱着满腔热烈的希望,诚恳尽心地教导学生,和我们的父母一般,苦口逆耳的教训,时常听到。我们实在是受益匪浅。因为师长循循善诱和爱护备至,同学的亲师也成了必然趋势。”萧庆谷同学疾呼,妇女要打破屈服的观念,从坟墓中跳出来,要重新活着。署名凌的同学在谈到女子职业时直言,在商场上时时需要女子,在工业上尤其是处于工业革命中的中国,在工作场中女子所占的位置高出于男子。
著名校友
福湘的教师中不乏名师,如福湘创始时期就聘李肖聃为国文教师。
福湘女中培养了不少女子英才,如杨开慧、刘湘英、李淑一等都曾在此就读。
参考资料
杨开慧母校:福湘女中.百家号-访古湖湘.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8: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