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难,词牌名,原唐代教坊曲,五代前蜀
薛昭蕴借旧曲另倚新声。以薛昭蕴《
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为正体,双调八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四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六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的变体。代表词作有
柳永《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等。
词牌沿革
离别难,原唐代教坊曲,有齐言声诗与长短句两体。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天后朝有士人妻,配入掖庭,善吹篥,乃撰此曲。”
离别:离开;分手。唐陆龟蒙《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此调亦为唐声诗(唐代配乐的近体诗)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和五言八句形式。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到此曲作有绝句《离别难》,诗云:“绿杨陌上送行人,马去车回一望尘。不觉别时红泪尽,归来无可更沾巾。”故调名本意即咏难于承受的离别情感。
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有《古离别》《古别离》《生别离》《长别离》《远别离》《久别离》《新别离》《今别离》《暗别离》《潜别离》《别离曲》等曲名。五代前蜀薛昭蕴借旧曲另倚新声,写有《离别难》词。词中有“罗帏乍别情难”句,取其句意为词调名。调见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辑五代薛昭蕴词。
此调之艺术形式极为精巧,这主要表现在韵律方面。薛词属于一词多之典型:“鞍”“难”“寒”“干”为平韵;“媚”“里”为仄韵;“烛”“曲”“促”“绿”为入声韵;“迷”“低”“西”“凄”为平声韵“别”“咽”“出”“立”“急”为入声韵,共五部韵。前段用三部韵,平声韵中插入仄声韵和入声韵;后段用两部韵,平声韵内包孕入声韵。故用韵呈现富于变化,韵位极密,平韵与仄韵相互交错的局面。薛词所表述之离情别绪之缠绵复杂恰与调之声情吻合,音韵丰富而谐美。北宋柳永此调属中吕调,乃一百二十字之长调,与薛词之音谱迥异。
此调又名《离苦海》《怨回鹘》《悲切子》《大郎神》。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八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四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六仄韵。以薛昭蕴《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为代表。此词以两平韵为主,前段间押两仄韵,后段间押三仄韵。
变体:双调一百十二字,前段九句五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以柳永《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为代表。此与唐词迥别,以调名同,故为类列。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宝马晓鞴雕鞍,罗帷乍别情难。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寒,红蜡烛,青丝曲,偏能勾引泪阑干。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良夜促,香尘经,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桃杨柳雨凄凄。
变体
格律对照例词:《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直千金。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人悄悄,夜沈沈。闭香闺、永弃鸳衾。想娇魂媚魄非远,纵鸿都方士也难寻。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遗音。望断处、杳杳巫山十二,千古暮云深。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唐五代】薛昭蕴《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北宋】柳永《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