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魂记》是唐代作家
陈玄祐创作的
传奇。此篇讲述了清河女子张倩娘与太原王宙私奔的故事。张倩娘与王宙青梅竹马,倩娘父亲张镒曾言将倩娘许配王宙为妻。待二人成年以后,张父却将倩娘许给他人。王宙在受此打击后,怀着悲痛之情远走京城。倩娘得知爱人离去,便决然随他而去。二人在外生活了五年,并育有两子。因倩娘思念父母之故,王宙便携妻子一同返回衡州,向家人请罪。及至家,张父深感怪异,因为女儿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从未离开家门半步。待两个倩娘相见后,二人身体合二为一,只是衣裳多了一层。此时真相大白,原来是倩娘的魂魄追随恋人,非真实的倩娘。全篇构思奇特,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和典型的社会意义。元代
郑光祖《
迷青琐倩女离魂》杂剧,即据此篇演绎而成。
作品原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创作背景
这篇传奇被收入《
太平广记》第三五八卷,
鲁迅校辑《
唐宋传奇集》也收入此篇。据文章内容,其创作时间当在唐代宗大历(766—779)末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离魂记》主要讲的是官宦之女张倩娘,与青梅竹马的表兄王宙相爱,父亲曾经亲口许婚,但后来将她改配他人。王宙于是诀别赴京。导致倩娘“徒行跣足”,灵魂与肉体产生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分离,灵魂脱离肉体去追求理想爱情。
此篇故事出于虚构,生在封建社会里的青年男女,渴望获得婚姻自主,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这对青年男女,使这种愿望得到满足;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青年男女迫切追求的愿望,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赞同这对青年不服从封建礼教的规定,具有反抗封建道德的作用。不过作者没有通过这对青年对封建家长的斗争来争取婚姻自主,这也说明当时封建礼教压力的巨大;作者受着时代的局限,还不可能创造出与封建礼教的代表者作正面斗争的人物。故事篇幅不长,设想奇幻,情节曲折,摆脱了一般爱情小说的陈套,极富浪漫的色彩。在遣词敷色方面,并不那样秾丽,而意境的翻新,在唐人小说中却是独具一格。作者把倩娘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为一个甘愿作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这和其他作品里所塑造的形象相比,又有所不同,正表现出作者精奇的匠心,颇能增强感人的力量,更加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离魂记》内容虽然是离魂小说,但是故事叙述的重点是爱情故事。张倩娘与王宙两厢情悦,“私感想于寤寐”。但是父亲由于利益关系,将她许配他人。精神崩溃之下,她与王宙私奔。这是她勇敢的一面,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主要的一面。由于出身官宦人家加上难舍的亲情,几年后她却为自己的勇敢感到后悔。这表现了其性格的另一面。美好爱情与传统礼教,以及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使她陷入痛苦之中。正是这种矛盾冲突丰富了作品的主题内容,推动故事情节自然发展演进,使得情节水到渠成,衍生出灵魂探亲的情节。作品思想性具有一定高度,作者思将思想的矛盾隐藏作品之中。当写到五年之后倩娘后悔自己行为,是“弃大义”,倩娘思想前后有不一致的地方。原因是倩娘的家庭出身,官宦人家的小姐从小的思想教育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必然出现对传统礼教的反叛不彻底的现象。但是,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传统礼教的认同,变成了倩娘身上的矛盾。事实上倩娘性格矛盾,就是作者思想意矛盾的反映。通过倩娘的角色,作者实现了自己的婚姻理想。作品的真正解决是,封建婚姻秩序和封建礼教束缚,这两种矛盾的统一,也就是倩娘灵魂与肉体合为一体。与封建时代文人一样,《离魂记》的作者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又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对自己产生禁锢。这种矛盾产生的基础是中国的文化基础,具有真实性。作品中表达的复杂情感,是那些早于《离魂记》的作品不能比较的。
《离魂记》中倩娘是官家张镒之女,端艳绝伦,与王宙青梅竹马,日久情深。当面对张镒的悔婚时,倩娘闻而郁抑,没有更多的言语反抗,而更多的是顺从。当倩娘之魂奔于王宙,倩娘之魂哭述到“君深情不易,私将杀身奉报,是以往民来本以亡命来奔”从中可以看出倩娘离魂更多的是被王宙的深情所打动,而不仅仅因为自己对王宙的真爱。倩娘在爱情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表现更多的是性格中柔顺的一面。五年之后倩娘因思念父母想归家,又对王宙哭述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言独存也?”既表明倩娘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又表明其为爱情而私自结合不正当,必须纳入封建正统才能名正言顺。在这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倩娘的离体之魂,而对离魂之体则描述不多,不具有独立的意识和行动,只是一具昏沉的病体。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授
周先慎:从全篇的基本框架看,作者是将一个虚句的故事当作实情实景来写的,一切都像真的发生的一样,到故事的结尾才点破。前面倩娘追赶王宙两人一起私奔时,纯为写实,令读者置信不疑;直到故事的后半部分,突然出现两个倩娘,不仅张惊诧莫名,就是读者也大惑不解,而当终于得知原来是倩娘离魂出走时,便顿生忧然大悟之感,在回味中就更加领略到小说这种艺术处理的深刻意蕴。(《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册)
后世影响
《离魂记》对后代中国小说和戏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倩女离魂”的故事过去一直被人艳称。以它作为题材而改编的作品很多。按小说类划分,有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
叶生》《
阿宝》《
连城》三篇);明代
凌蒙初拟话本《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大姊魂游完夙愿,小姨病起续前缘》。按戏曲类划分,宋元戏曲有
赵公辅《栖凤堂倩女离魂》(佚)、郑光祖《迷青锁倩女离魂》、无名氏《倩女离魂》(佚);宋金元诸宫调剧目中有无名氏《倩女离魂》(佚);明代杂剧剧目有
王骥德《倩女离魂》(佚);明代传奇剧目有
汤显祖《
牡丹亭》、
谢廷谅《离魂记》(佚)、无名氏《离魂记》(佚);清代传奇剧目有
查揆《桃花影》(本事出《闻奇录》,内容串以《离魂记》)。由于诗歌的引用,“倩女离魂”也成为人人熟悉的典故。
郑光祖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是根据元初赵公辅的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以及其他有关说唱材料改编而成,其本事出自《离魂记》。《倩女离魂》从文体、情节等各方面对《离魂记》进行了重写,因此,具有了更广阔的叙述视角,添加了更多的人物,使故事更加曲折生动,人物内心活动得到更深层细腻的展示,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讲了两则故事。第一则故事讲侍御李十一郎与妻子王氏非常恩爱,王氏得知李梦到迎娶了王氏之妹后,不久便病逝。李之岳父多次提出以王氏之妹为他续弦,但李思念亡妻情深,终不肯答应。后来他见到亡妻的魂魄,亡妻恳请他结姻与妹,了却心愿。第二则故事比第一则故事离奇甚多,叙吴防御长女吴兴娘因日夜想念有婚约的崔兴哥而死,后兴娘之魂魄附在妹妹庆娘身上,与崔兴哥私奔,再续前缘,后又还其妹身,促成崔兴哥与庆娘的一段美好姻缘。因其中夹杂了世俗色情的描写,故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不高。两则小说虽改写各异,但其构思、情节结构明显脱胎于《离魂记》。
《聊斋志异》中《叶生》《阿宝》《连城》三篇故事皆与离魂情节有关。《叶生》讲的是叶生为知己离魂,而非为爱情离魂,是对离魂题材的一大突破。小说笔法宛转,故事感人肺腑,与《离魂记》之至情思想有相通处。《阿宝》讲孙子楚因痴慕阿宝,先以离魂随阿宝至家中,后化作鹦鹉陪伴阿宝,几经数折,终与阿宝结为夫妇。后几年,孙子楚病逝,阿宝绝食三日,因其忠贞性情,冥王使孙子楚还魂复生。在这种离魂模式中,男性成为离魂的主角,离魂成为男女相识的超现实手段。《连城》讲述了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书生乔生与连成真心相爱,遭到家庭阻挠,连成被迫嫁于他人。数月之后,连成病卒。乔生不舍连成,亦寻死,后在阴间寻找到连成。虽是魂魄之身,但二人感情日笃,最后,在朋友顾生的帮助下,二人复活回到人间,并最终冲破阻扰而结合在一起。这个故事已经离《离魂记》痴情女追随情郎的模式越来越远。借魂魄延续爱情只是作者用来表现现男女主人公生死相随的坚贞之志。
作者简介
陈玄祐,唐代传奇作家,唐代宗大历时人,字、里、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有传奇《离魂记》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