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郝氏翼龙
翼手龙属动物
秀丽郝氏翼龙是白垩纪早期翼手龙属动物。
动物信息
恐龙体长: 1米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鱼类
生存地点: 中国辽宁西部义县
辨认要决: 不详
恐龙种类: 翼龙类
来历: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
简介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辽宁西部四合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秀丽郝氏翼龙(新属新种),根据其低而长的头骨、头部无脊状构造、上下颌前部具尖锐细长的牙齿、长的翼掌骨和短的第Ⅴ趾骨以及Ⅰ~Ⅲ骨基本等长等特征 ,将其归为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个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骨架,也是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较德国晚侏罗世Solnhofen同属一科的翼手龙属进步.郝氏翼龙的发现使翼手龙科的古地理分布由欧洲非洲扩展到亚洲 ,生存时代也由晚侏罗世延续到早白垩世,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辐射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研究翼手龙类的进化、古动物地理和地史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资料。
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最著名的四合屯化石发掘点新发现的一件具有较完整头骨的翼龙类化石: 秀丽郝氏翼龙。该翼龙头骨较大,低而长,头骨顶部无脊状构造,吻部较尖,上、下颌前部发育细长尖锐的牙齿,代表一类食鱼性动物; 肩带和前肢发达 ,翼掌骨和翼指骨(飞行指)长,胸骨发育且具有发达的龙骨突,反映了较强的飞行能力; 后肢极为弱小,第Ⅴ趾骨非常短,最长的骨不足翼掌骨长度的1/5,难以支撑身体两足运动 ,为四足行走动物,擅长飞翔而不适应于陆地行走,前肢倒挂可能为主要的休栖形式。郝氏翼龙发现于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生存时代为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与孔子鸟和长毛兽脚类恐龙等共生,组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陆相淡水湖泊环境的脊椎动物化石群,代表了早白垩世一次重大的生物辐射事件,郝氏翼龙是热河生物群第1件保存近完整头骨的翼龙化石骨架 ,属于翼手龙亚目翼手龙科,这是该科化石在亚洲大陆和下白垩统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秀丽郝氏翼龙化石是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件最完整的翼龙化石,也是翼手龙科化石在亚洲大陆的首次记录。
这个翼龙我们把它命名为郝氏翼龙,就是把这个名字赠给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一个古生物学家,中国地质大学的郝诒纯院士,因为他对辽西的热河生物群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郝氏翼龙是一种中小型的翼龙,两个翅膀展开只有一米多,但它的胸骨很发达,这就说明它有一些飞翔的肌肉附在身上,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此外,它有一个很大很长的头,牙齿非常锋利,是一种食鱼的翼龙。它的掌骨很长,前肢非常发达,属于稍微进步一点的翼龙。这是它的复原图,当时翼龙都生活在湖边上,以吃湖里的鱼为生。
从标本上可以看到,郝氏翼龙的后肢相对于前肢和整个身体而言,非常的弱小,那么,它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其身躯吗?
郝氏翼龙主要是以飞行为主,休息的时候可能往往是一种倒挂的形式,类似这种后肢倒挂。另外还可能是前肢倒挂,就像蝙蝠,相对于空中完美的飞行,它的地面行走会很笨拙,即使它在地面行走,也只能是很短的距离,并且必须要靠前肢的协助,运用四肢挪动身躯。
发现经历
翼龙类属于飞行爬行动物,是最早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也是中生代的空中霸主。它们与同时代的陆地统治者恐龙都产生于约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同时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末期。翼龙目(Pterosauria)分为两个亚目,即分布于晚三叠世至晚侏罗世、比较原始的喙嘴龙亚目(Rhamphorhynchoidea)和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较进步的翼手龙亚目(Pterodactyloidea),前者主要特征是颈短,尾长、掌骨短、第V趾长,后者相应特征与前者相对。古生物学家在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很多的翼龙化石,它们绝大多数保存在海相沉积中。在世界上已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和层位,如德国的索伦霍芬,包括了喙嘴龙和翼手龙亚目的许多成员,时代大约为1.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墓末利期至提塘期(Kimmeridgian—Tithonian);巴西东北部的Santana组中大量的冀龙化石全部属于翼手龙亚目,时代为早白垩世间普特期至阿尔布期(Aptian—Albian)。辽西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中,近年来也发现了数十件翼龙化石,时代大约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至阿普特期(Valanginian—Aptian),含化石地层属于陆相湖泊沉积。
在我国北方早白垩世相当于热河群的陆相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翼手龙类化石。杨钟健分别研究了产自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吐谷鲁群的魏氏准噶尔翼龙(和复齿湖翼龙并把这一化石群称为乌尔禾翼龙动物群。董枝明记述了发现于甘肃庆阳志丹群的翼龙化石——庆阳环河)。
热河群地层中已经记述的翼龙化石主要产于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包括发现于四合屯的秀丽郝氏翼龙(Haopterusgracilis)、团山沟的杨氏东方翼龙(Eosipterusyangi)和张家沟的弯齿树翼龙(Dendrorhynchoidescurvidentatus)等。
对比 姬书安等首先研究了义县组发现的两件翼龙化石——杨氏东方翼龙和弯齿树翼龙。这些化石材料比较破碎,前者缺失头骨,后者头骨保存不全,头后骨骼也不完整。东方翼龙属于翼手龙亚目,可能归于翼手龙科。树翼龙是一个很小的未成年个体,被归于喙嘴龙亚目喙嘴龙科,其分类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1998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队在四合屯化石地点的野外发掘中,发现了一件翼龙类化石标本。经过技术人员的室内精心修理,这件化石显露出它的真实面貌。这是一个保存非常精美,几乎完整的亚成年个体,具有一个很大的头骨,肩带,前肢,胸骨。椎体、踱骨和趾骨基本完整保存。这是一个亚成年的近完整的化石骨架.两翼展开约1.35米.奇特的是它的右前肢的翼指骨被自己咬在嘴里,推测可能是由于火山喷发的有毒气体导致其中毒,在死亡过程中痛苦挣扎所致。汪筱林等把这一翼龙化石命名为秀丽郝氏翼龙,属名献给了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郝诒纯院士,以纪念她对热河生物群研究的重要贡献。
藏品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23:22
目录
概述
动物信息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