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银行部
为那些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专门服务的部门
私人银行部,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众多业务中最为高端的理财服务,是专门为那些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专门服务的部门。
起因
私人银行最早见于欧洲十字军东征时期,由于欧洲贵族们带兵出征,所以就将财富交给其他贵族打理,因而渐渐地形成了私人银行业务。通常只有国际级的银行集团或金融集团,才提供该服务。私人银行业务范围,从规划投资、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到提供企业等实体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甚至还会代表客户到拍卖场竟标古董等。
市场分析
国内私人银行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很多时候,银行不一定是为了产品而研制产品,怎样通过一些方式去开拓客户资源是更重要的任务。为什么很多国内私人银行都号称要打造管家式服务,原因在于,产品不可能长期维持客户忠诚度,通过全方位提供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才能与其长久合作。这种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转变,构造出一种双赢模式,既能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促进私人银行业的综合化发展。”
为了吸引高端富裕人群,一些国内私人银行已经开始推出为客户专属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国内私人银行正呈现向“特色投资”过渡的趋势。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客户资金量能达到我们为其设定的专属定制产品门槛,我们会在跟客户讨论需求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相关要素后,为其挑选专门针对其个人的个性化产品。投资的范围比较广泛,也会有专门人士跟进。
国内私人银行提供的只是一个产品的销售渠道。很多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产自销’,而是通过外部第三方合作机构来共同开发并代销产品。由银行自身研发或推出的产品少之又少,而标准化或格式化的产品无法满足高净值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综合化财富管理需求。
国内不同私人银行的产品研发方式也各有不同。有些私人银行会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负责产品研发,有些则不会具体负责产品研发,只作为提供市场状况的源头,产品研发交由零售银行部完成。反观国际领先的私人银行,通常约有70%的投资产品由自己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另30%的产品则从外部采购。
“一代或一代半富人,正处于财富积累过程之中,他们的家庭财富尚未从企业财富中完全游离出来,既需要专业服务,又需要综合化服务;既需要保值服务,又需要增值服务。一旦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便需要转移给第二代,财富管理需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将为私人银行实行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提供良好契机。”私人银行部王峰表示。
所谓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是指私人银行在注重客户需求和个性化服务基础上,为客户单独定制投资产品。接受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财富管理需求的变化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的日渐成熟,高净值人士会逐渐由“亲力亲为”转为适度选择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对其资产进行管理。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客户愿意将他们的核心资产交到私人银行手中,全权委托私人银行专业团队进行运作,通过设计投资组合、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规划,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最开始,支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会顾虑,我的客户交给私人银行管理,客户流失了怎么办?”很多银行客户经理表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支行客户经理往往面临较大的业绩考核压力,贡献最大的高端客户如果都输送给私人银行,自己的任务将难以完成。一位基层行负责人甚至坦言,“只有在私人银行业务盈利归入当地分支行的前提下,他们才有为私人银行部门推荐客户的动力。”
成熟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是‘行中行’模式,拥有独立的经营主体、独立法人,独立的经营牌照,横跨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业务领域,从代客理财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
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分两大类:欧洲模式,即顾问咨询模式,以及美国模式,即经纪商模式。随后,又在新兴市场扩展出了投资银行模式和综合模式。
顾问咨询服务模式将资产管理业务置于银行核心,能够最好地实现客户利益与股东利益的统一。利润主要来源是资产管理费收入,是一种典型的佣金盈利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银行包括瑞士宝盛、嘉盛莱宝、EFG国际等。
美国的经纪商模式主要为客户或公司自身进行证券买卖,其特征是非常着重于交易,并且联系频繁。在美国,这种模式占据私人银行业务相当大份额,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典型投资银行均采取这种模式。
在当前的信任缺失时期,私人银行需要进一步展示其在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产品筛选和尽职调查方面的专业技能。
中国私人银行第一代高净值客户正逐渐从中年步入老年,从打拼事业到功成退休,其个人财富正逐渐从企业财富分离。他们关注财富持续积累和安全,关注风险与保险规划,关注资产配置和增值服务。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他们不喜欢露富,行为严谨,做事稳健,为人低调,大富而不失勤俭,其对私人银行“专业、私密、尊贵”的要求更高,对子女教育、遗产传承、税务筹划、信托安排、财产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
第二代私人银行客户,大都接受现代教育,没有经历过父母创业的艰辛。他们通常乐于尝试新投资品种,生活更加时尚,消费不断提升,具有一定国际眼光和商业头脑,对私人银行“个性、体验、时尚”的要求更高,需求增长主要集中在家庭婚姻财产、高端旅游度假计划、奢侈品投资、公益活动等方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私人银行客户将更加理智和谨慎,更愿意选择简单、透明、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选择风险和收益更加清晰的投资组合。这对私人银行人才培养、产品创新等方面带来全新挑战。特别是随着监管加强,私人银行传统的离岸业务将面临严格审查,高利润离岸产品数量减少,合规成本增加,私人银行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难度提高。在这一背景下,私人银行服务模式转型、服务渠道拓展,以及产品差异化显得更为重要。
客户越高端,需求越复杂、越多元。除银行外,各类金融机构,如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第三方理财公司等,都纷纷推出私人银行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各有不同,各具优势。证券和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资产配置和管理能力较强;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客户终身保障安排多样;信托公司的优势在于投资品种灵活多变;第三方理财公司的优势在于客户产品设计广泛;外资银行的优势在于悠久历史传统和全球服务体系。
同其它金融机构相比,中资银行的优势则在于客户资源丰富,具备完善的基础金融服务功能、众多的渠道网络,以及卓越的理财品牌,能够整合各类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优势,形成相对高效率、低成本,富有竞争力的私人银行综合服务平台。
多年来,我国银行实行以产品服务为主导的纵向管理体系,而私人银行的发展,将倒逼银行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主导,产品组合与增值服务并重的立体管理体系。私人银行客户服务周期可能长达几代人,因此,必须把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放在首位,打破以产品销售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其提供全方位、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高端客户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决定私人银行必须建立精细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私人银行绝不仅是一个更高级销售终端,而要能够有效调研、挖掘和引导客户需求,并及时将这些需求反馈给产品研发及相关部门,从而建立起良性、互动服务机制,形成“小前端、大后台”服务系统。
面对本土高端财富管理市场人才匮乏现状,私人银行必须开放创新,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借助战略合作伙伴海外平台,培养自己的高端客户经理和财富管理顾问,特别是要培养经济金融理论扎实、熟悉税务法律知识、通晓资本市场运作规律、具有国际视野,能够与高端客户保持密切关系的新一代职业理财专家。
本土私人银行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1+1+N”团队服务模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专注增值服务,一名理财经理提供财富顾问服务,背靠一个由各类专家组成的研究和投资团队,为高端客户提供持续、稳定、优质服务。当然,对这支队伍还需要完善考核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从根本上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7 10:28
目录
概述
起因
市场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