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是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原哲里木盟艺术学校为基础组建的艺术类
高等职业学校,以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及合作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主,兼顾中等职业教育职能。
学院概况
40余年办学历史进程中,几代科艺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业人才,特别是升入高职院校以来,学院以“立足当地,面向全区,特色专业辐射全国”为发展定位,秉承“崇德尚艺、笃志躬行”的校训精神,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自治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需要,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职能,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办学优势、注重内涵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作、展演实力显著增强,民族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繁荣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成立10余年来,建成音乐表演、舞蹈表演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演唱方向被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成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古筝新筝、视唱练耳、钢琴、四胡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培养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声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民间舞、非线性编辑等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11人,并聘请齐·宝力高、乌兰托嘎、李树榕等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建立“版画、雕塑、创意设计、传统专业手工艺制作”实训基地,马头琴、扬琴、蒙古四胡、蒙古筝等民族乐器生产与研发基地及以辽河剧院为主的声、器、舞、美展演实训基地,艺术大师工作室4个,安代、古筝新筝、科尔沁长调、课程思政等研究中心4个。学院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挂牌成立自治区东部乌兰牧骑培训基地,承办全区乌兰牧骑舞蹈编导培训班、全区文艺院团声乐表演人才培训班,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搭建学历“立交桥”,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广慧金通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空乘、高铁乘务员项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后,学院与北京凡华教育集团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新路径,签署总投资1亿元、合作期限为15年的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共建二级学院(艺术科技学院),开放办学树起新的里程碑。
在区内外艺术交流中,教师吴冬雪获第三届“八省区四胡电视大奖赛”独奏一等奖,学生于七妹的歌曲《心的归宿》获全国校园好歌曲二等奖,民音系作品《石头哥哥》获全区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在全国全区职业技能大赛中,教师韩柏、哈斯格日乐、贺龙、徐慧欢在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周鸣波、张孟缘、杨云飞、戴一赛、刘洋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艺术展演中,举办了“建校40周年系列展演”活动,音乐表演专业师生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古筝专业师生获香港第七届国际音乐艺术节最佳表演奖,承办了古筝钢琴协奏创世界纪录活动,舞蹈表演专业作品《博吉格勒 安代》《诺恩吉雅》在自治区首届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中蒙国际蒙古舞蹈展演中亮相。毕业生遍及亚太、欧美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40余年的实践探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执着前行、步履铿锵。面向未来,学院将迎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质量为本,人才强校,彰显特色,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按照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确立的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十四五”时期,学生规模力争达到9000人,社会培训学员规模达到1000人次/年。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支持,计划投入1.4亿元,开展校园提质扩规工程、教育教学环境质量提升工程,1栋校企合作新建的学生公寓已投入使用,标准田径运动场项目即将竣工,艺术中心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乌兰牧骑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完成了可研、勘察、立项等前期工作。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正朝着自治区一流、全国先进高职院校努力奋进。
历史沿革
1976年8月,哲里木盟艺术学校成立,文化部备案,隶属原哲盟文化局。
1999年,哲里木盟艺术学校更名为通辽市艺术学校。
1983年9月,哲里木盟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成立,前身是哲里木盟粮食干部培训班。
1985年,哲里木盟商业职工中专学校成立,前身是哲里木盟商业干训学校。
1992年,哲里木盟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与哲里木盟商业职工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了哲里木盟粮食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96年,哲里木盟农牧学校成立,与哲里木盟粮食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管理。
1999年,哲里木盟粮食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通辽市粮食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2004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通辽市艺术学校、通辽市粮食商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音乐、舞蹈表演及美术制作技能的实用型艺术人才,为专业艺术团体、文化馆(站)、旅游社团及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输送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设有10个教学机构,开设25个高职专业。
舞蹈系
舞蹈系前身是原哲盟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具有四十年多的办学历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舞蹈艺术表演人才,积累了丰厚的教学经验。舞蹈表演专业是学院的传统骨干专业之一,是“自治区级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其中蒙古舞课程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蒙古舞和民间舞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基本功、毯技课程是“院级精品课程”。
舞蹈系教学团队由38人组成,其中专任教师37人,校内外兼课教师3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教学团队中副教授3人,讲师14人,双师型素质教师16人,硕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生1人。聘请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国内著名舞蹈教育家杨敏、著名蒙古族舞蹈家斯琴塔日哈、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授葛根珊达等专家为舞蹈系客座教授。
舞蹈系拥有建筑面积6629平方米的独立教学楼,面积278平方米排练厅13个,校内有标准的剧场“辽河剧院”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场地。校外先后建立了吉林省歌舞团、呼市民族演艺集团、云南吉鑫宴舞演艺有限公司、通辽市民族歌舞团、北京天文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自治区及省外多家文艺团体常年保持毕业生就业联系,为舞蹈系学生舞台实践训练和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专业课程设置:音乐理论、舞蹈基础理论、基本功训练、蒙古舞、中外民间舞、舞蹈史、现代舞、毯技课、剧目课。
在教学与舞台实践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舞蹈系逐渐建立了以蒙古舞、剧目、基本功、编导技巧为核心课程,以技巧课、素质课、民族民间舞为辅助科目,突出舞蹈专业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本着“弘扬民族文化、突出地域特点”的基本原则,尤其加强了蒙古舞课程体系的建设,重点突出了科尔沁舞蹈艺术特色,重点挖掘、整理、发展了具有科尔沁区域文化特色的安代舞课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舞蹈系师生参加各类比赛成果显著。安代舞《安代-道木歌》获第五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三等奖,参加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获原创剧目三等奖、优秀表演奖;安代舞《诺恩吉雅》参加中蒙国际蒙古舞蹈展演活动获创作奖、优秀表演奖;2017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参加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内蒙古赛区决赛包揽两届一、二等奖;2018年参加全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获二、三等奖;舞蹈系每年举办舞蹈表演专业毕业汇报暨供需见面会,邀请区内外艺术团体观看并与毕业生面对面双向选择,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打通了升学立交桥,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合作办学,使部分优秀学生有专升本机会。
舞蹈系牢记“崇德尚艺 笃志躬行”的校训,努力将舞蹈专业发展成“小而强 高而精”的特色专业。
音乐系
音乐系以原通辽市艺术学校声乐系专业、器乐专业为基础组建,成立于2004 年,现有专兼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人,具有双师型素质占90%以上。
音乐系由声乐方向、器乐方向、音乐理论三部分组成。声乐方向开设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器乐方向开设钢琴、西洋管弦乐等20 多门专业课程;音乐理论承担着学院所有表演专业各门各类音乐理论课程,并承担着播音主持、舞蹈表演、美术专业的艺术概论和音乐课程。
音乐系作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5年被自治区评为重点建设专业,声乐方向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教学团队”,拥有自治区级“钢琴”“视唱练耳”两门精品课。在参加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和自治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需求,不断改进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音乐系教师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业著作十余部,多项自治区级科研课题。每年选派青年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国家重点音乐院校进行学习深造,与此同时,音乐系与沈阳音乐学院建立了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高了教师们整体的教学能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团队精神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系将本着“崇德尚艺 笃志躬行”的校训,坚持质量为本,人才强校,彰显特色,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为实现“小而强、高而精”的高水平现代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民族音乐系
民族音乐系是学院为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以传统优势专业为基础,马头琴、蒙古四胡、蒙古族长短调、古筝等20余们课程,组成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名,副教授7名,讲师18名。教师中,自治区级优秀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名,院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骨干教师5名,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3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团队。
民族音乐系设课有声乐、呼麦、器乐。声乐课有蒙古族长短调、呼麦;曲艺课有好来宝、乌力格尔;器乐课有马头琴、潮尔、四胡、三弦、蒙古筝、古筝、新筝、二胡、扬琴、竹笛等专业课程。其中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四胡、古筝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传媒系
传媒系由播音与主持专业、空中乘务专业、高铁乘务专业,2020年经自治区教育部批准,新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和完整的办学体系。建设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师资教学团队。
播音与主持专业成立于2004年,是本院精品专业。由通辽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组成,强大的教学团队,教师均为播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空中乘务专业是本院与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办的校企合作专业,专业师资队伍由具有多年飞行经验的乘务长以及资深乘务员组成,开设民航服务礼仪、客舱设备操作实务等课程。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定向培养,就业前可接受民航系统的岗位专业培训。
高铁乘务专业是本院与北京商鲲教育控股集团共同开办的校企合作专业,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高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为核心,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高铁人才。高铁产业是新兴高端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巨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传媒系严格按高铁产业需求标准,打造“素质好、形象佳、气质优”具有较强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专门人才。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专业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教学团队组成。着重培养学生成为高能力·高素质“一专多能”型表演人才,能在影视戏剧作品及舞台剧中能够担任重要角色,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文艺表演团体、乌兰牧骑等不同工作领域担任重要岗位。
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有着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扎实掌握空防安全法规、民航安全检查和现场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民族安全检查技能及综合分析、协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事民航安全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传媒系就业率到90%以上,其中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在各地电视台、电台、传媒公司担任重要岗位;空中服务专业培训合格后,直接上岗国内和国际各大航空公司,担任民航乘务员、民航安全员,或从事地面服务等工作;高铁乘务员专业,毕业包分配,100%就业率。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在全国各电视台、电视制作中心、各影视制作公司、文艺表演团体、乌兰牧骑等工作。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在航空公司客舱部、保卫部等部门,在民航乘务、航空安全等岗位从事客舱服务、客舱安全、航空公司客运地面保障以及机场贵宾室服务、机场问讯处、机场地面特殊旅客服务等工作。
组织机构
学院内设12个党政管理机构
2个群团组织
11个教学机构
6个教辅机构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在编教职工375人,现有专任教师220人,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职称77人,双师型教师102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08人;培养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声乐专业、音乐理论课程、思政理论课程、民间舞、非线性编辑等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11人,并聘请齐·宝力高、乌兰托嘎、李树榕等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建成音乐表演、舞蹈表演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音乐表演专业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演唱方向被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评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列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成科尔沁蒙古族长短调、蒙古舞、古筝新筝、视唱练耳、钢琴、四胡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立“版画、雕塑、创意设计、传统专业手工艺制作”实训基地,马头琴、扬琴、蒙古四胡、蒙古筝等民族乐器生产与研发基地及以辽河剧院为主的声、器、舞、美展演实训基地,艺术大师工作室4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拥有安代、古筝新筝、科尔沁长调、课程思政等研究中心4个。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广慧金通公司、北京凡华教育集团合作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获奖情况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官网.20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