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推理,其定义为具有
科幻成分的
推理小说,或者是具有推理成分的
科幻小说。
作品定义
科幻+推理=科幻推理。
所谓科幻推理,应定义为具有科幻成分的推理小说,或者是具有推理成分的科幻小说。
科幻,就是科学幻想,科学和幻想缺一不可。而似乎科幻和推理小说所要求的严密的逻辑推理有矛盾。因此,可以这样来理解科幻和推理的结合,即科幻的手段、技术、情节不应该在事先未告知读者的情况下影响推理小说的结局。
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幻推理作家是发明机器人三大定律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其最著名的科幻推理作品是《钢穴》和《裸阳》。
另外以撰写科幻推理出名的作家有日本的星新一、西泽保彦,中国的叶永烈等等。
著名作家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在一八八七年创造了神探
福尔摩斯之后,推理小说从此进入了短篇全盛时期。福尔摩斯具备丰富的化学知识,在他的探案里,经常能看到他利用这些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知识破案,故事中也经常出现不可思议的
毒药或
凶器,其中最具争议性的应属《魔鬼的脚》(The Adventure of the Devil's Foot,1910)。道尔在科幻小说《
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12)也加入了解谜情节。而除了道尔之外,创造笔下名侦探马汀·休威特(Martin Hewitt)的英国作家阿瑟·莫里森(Arthur Morrison),则在〈Nicobar Bullion Case〉(1894)中加入使用潜水器材调查的剧情,在〈The Case of Mr. Geldard's Elopement〉(1895)中则出现了超现实的机械。
科学侦查第一人── L.T.米德
然而,首度全面性地以
科学技术来做为侦探小说的故事主轴,则开始于爱尔兰籍女作家L.T.米德(L. T. Meade)的克里佛德.哈里费克斯博士(Dr. Clifford Halifax)探案《The Diary of a Doctor》(1894),案件的侦破必须完全仰赖当时的新科技。
虽然米德的作品现今已大半绝版,但她之所以能在推理史上留名,另一个原因则是由于她也是第一位在推理小说中加入女性匪徒首领的作家,她在《The Brotherhood of the Seven Kings》(1899)中创造了一个意大利
犯罪集团的女魔头柯劳契夫人(Madame Colouchy)。
以米德为始,配合当时正值起飞阶段的刑事鉴识学研究成果,推理小说开始大量而广泛地运用各种科学素材,例如
指纹、
血型、脚印、胎痕、笔迹、弹道鉴定等等,逐步形成日后的「科学侦查」(Scientific Detection)流派。米德的成功随后引起大跟风,诸如杰克·福翠尔(Jacques Futrelle)、艾德格·华莱士(Edgar Wallace)、萨克斯·罗默(Sax Rohmer)、玛丽·兰哈特(Mary Roberts Rinehart)等人都有科学办案形式的推理作品问世。
集科学侦查之大成── 傅利曼与瑞夫
最后将「科学侦查」精髓集其大成的,则是英国作家理查德·奥斯汀·傅利曼(Richard Austin Freeman)以长篇《
红拇指印》(The Red Thumb Mark,1907)创造了约翰·宋戴克博士(Dr. John Evelyn Thorndyke),以及美国作家阿瑟·瑞夫(Arthur B. Reeve)以短篇集《The Silent Bullet》(1912)创造素有「美国福尔摩斯」之称的克莱格·肯尼迪(Craig Kennedy)。许多现代刑事鉴识学在命案侦查上的运用,都在他们两人的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瑞夫甚至是第一个使用X光仪器和
佛洛伊德式的心理解析来设计侦探故事的作家。直到今天,这种作品依然广受欢迎,如强调先进鉴识技术的派翠西亚·康薇尔(Patricia Cornwell)的女法医凯·史卡佩塔(Dr. Kay Scarpetta)系列。
「科学侦查」的创作热潮,大致暂止于侦探专事直观性与心理洞悉的黄金时期(The Golden Age)。此时期大半的推理作家较不重视微物分析,而转向心理证据的
演绎及
归纳。瑞夫之后较为知名的同类作家是出生于
密苏里州的作家雷斯特·丹特(Lester Dent),他笔下的萨维齐博士(Doc Savage)在对抗犯罪时,经常必须面对许多科幻感十足的冒险情节。
美国在一九三〇年代以降,廉价杂志(pulpmagazine)盛极一时,由于科幻小说的创作也正值成长爆炸期,有许多作家同时跨足推理与科幻小说两种领域,并开始试图结合两种类型的特色,创造出崭新型式的作品。
正式诞生
「科幻推理」一词在佛瑞德克·布朗(Fredric Brown)的努力之下,才终于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正式结合了幻想(fiction)元素,也从此与标榜现实性的「科学侦查」分道扬镳,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流派。布朗起初在《Detective Tales》和《Dime Mystery》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的短篇小说,后来在科幻与推理两个文类中都获得极大的肯定。他的第一部推理作品《The Fabulous Clipjoint》(1947)旋即获得次年的爱伦坡奖,而其后的《The Screaming Mimi》(1949)则属于「
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型式的推理杰作。他的科幻小说如《Martins, Go Home》(1955)或《The Mind Thing》(1961)则都是外星人入侵地球题材的精采佳作。布朗将推理与科幻元素充分镕铸的最高杰作应是《疯狂的宇宙》(What Mad Universe,1948),这部作品最
史无前例的
创意,是谋杀案竟然会发生在一个「科幻小说为真」的奇异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街上可以看到身长七尺的月球人,而地球正在和其它星球打仗。一位科幻杂志
编辑进行的
登月计划失败,在
火箭坠落的地点,人们发现了他的尸体,但经调查发现他在落地时却仍是活着的,那么,编辑为何身亡?此作很快地让布朗的作家身份有了全新定位。而同样的概念,后来亦被日本作家
东野圭吾如法炮制地用在《名侦探的魔咒》(1996)中,他也设定了一个「
推理小说为真」的世界。另外,布朗的作品如《The Bloody Moonlight》(1949)、《Night of the Jabberwock》(1950)、《Compliments of a Friend》(1950)中,也出现许多将推理与科幻元素结合得十分有趣的情节。
阿佛瑞德·贝斯特(Alfred Bester)则在一九五三年发表《The Demolished Man》,成为另一部科幻推理的早期经典,内容描述一桩发生在二十四世纪的命案,当时的警方已建立以读心术为基本技能的缉凶队伍,凶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所遁形,此时某个希望谋杀竞争对手的富商必须私雇同样具备
心灵感应能力的杀手,才能干扰警方的超能力侦查并隐匿罪证。
阿西莫夫
一生致力于科幻创作、科普读物撰写的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一九五四年发表《
钢穴》(The Caves of Steels),使得科幻推理有了更精准明确的表现。阿西莫夫最初以《
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1951)名闻全球,作品曾多次获得
雨果奖和
星云奖,而他所创立的「
机器人三大定律」对日后的科幻小说更充满深远影响。艾西莫夫出于对推理小说的热爱,亲身以创作提升科幻推理的水准。《钢穴》一书以三千年后未来
纽约为舞台,当时地球由于
人口及
污染问题过于严重,许多地球人向外星迁徙,这些外移者后来殖民了整个
太阳系,也回来统治
地球,并在纽约市上空建立宇宙城。
宇宙城一科学家遭死光枪射杀,很可能是地球人的秘密组织所为,为求破案,人类警探里杰·巴雷(Elijah Baley)受命和机器人R·丹尼尔·欧利瓦(R. Daneel Olivaw)搭档办案。艾西莫夫后来在《
裸阳》(The Naked Sun,1958)、《
曙光中的机器人》(The Robots of Dawn,1983)及《
机器人与帝国》(Robots and Empire,1985)数度安排这一人一机合作出击。
搬上大屏幕
另一位科幻名家菲利浦.狄克(Philip K. Dick)则在一九六八年发表《复制人是否会梦见电子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并在一九八二年由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拍成脍炙人口的
科幻电影经典《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内容描述未来在一次全球的大战后,人类几乎消灭了所有的生物。而拥有少数存活下来的物种--如一只羊,则象征尊贵的地位。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对原来用于劳力工作而发明的复制人产生「科学怪人情结」(Frankenstein Complex),害怕复制人取利于更先进的技术而更像人类,威胁人类的地位。于是,辨识出复制人并予以歼除的奖金猎人就因应而生,但严重的是辨识技术年久未曾更新,导致误判错杀的情况愈来愈容易发生。在这种背景下,主角瑞克.狄卡德(Rick Deckard)接受委托,追杀一群行动具高度危险性的复制人。菲利普.狄克尚有一中篇作品《
关键报告》(The Minority Report,1956)亦在近日改编成电影上映,主题则锁定于未来世界中的
犯罪预防系统。
其它还有许多推理或科幻作家尝试科幻推理。较著名的作家如威廉·诺兰(William F. Nolan)笔下有游历星际间的太空硬汉山姆·史贝斯(Sam Space)、有《所谓谋杀》(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1992)的菲利浦·凯尔(Philip Kerr),以及兼具推理及科幻编辑身份的安东尼·布契(Anthony Boucher)、曾以《After Things Fell Apart》(1970)获爱伦坡奖提名的科幻作家隆·高拉特(Ron Goulart)、擅长运用魔术与科学题材的蓝道尔.加瑞特(Randell Garrett)、着有福尔摩斯仿作短篇集《Sherlock Holmes In Orbit》(1995)的麦克·瑞斯尼克(Mike Resnick);日本亦有以《
日本沉没》(1974)获第二十七届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的
小松左京与
星新一等人。显然这种希望能兼顾推理迷与科幻迷阅读乐趣的创作形式仍方兴未艾。
有关作品
一、The Caves of Steels 阿西莫夫的名作,机器人系列之一。通过一件谋杀案,生动地描绘了人与机器人合作开发新世界的前景。故事既使用了完美谋杀的架子,又融合了社会推理的因素,当然,是假象中的未来社会。以下是本作的一些中文版:
1.《
太空镇上的谋杀案》载于同名科幻集,
广东科技出版社1981
这是一套科幻丛书的一本,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书,时至今日,也时常可以在旧书摊上发现,因为当时书的印刷量都很大。这也是中国出版的较早的全译本。
本书是按照
剑桥大学出版社1987版改写本译出,总体还是很流畅的。
比较新的全译本,不过一向都放在少儿类别的书里卖。
二、The Naked Sun、The Robots of Dawn、Robots and Empire
《赤裸的太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机器人与银河帝国》浙江科技出版社1991
后两本是阿西莫夫80年代重新出山写科幻后的作品,有意将他著名的机器人系列和银河帝国系列连接起来。侦探的工作也从地球上一直延伸到整个银河系。但探案方法仍然是十分传统的,并不夸张。到了“机器人与银河帝国”已经没有什么侦探小说味了,倒可能更接近惊险小说。这三本书的印数很小,几乎已经找不到了。好在网上好象已经有人做了。
三、“镜像” 短篇收录于《魔鬼三角于UFO》,海洋出版社1980
在他的《钢城》和《赤裸的太阳》之后,许多读者要求他写一个续篇,继续描写利杰·巴利和他机器人助手的冒险活动。“由于挤不出时间,”他说,“我写了一个短篇故事----《镜像》。比起几部长篇,这个短篇更接近纯推理的范畴,因为当时作者暂停科幻创作,反而写了不少侦探小说。
四、Asimov’s Mysteries
《阿西莫夫科学探案》地质出版社1981
实际上阿西莫夫曾经创作一百多篇短篇纯推理小说,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首先在《艾勒里·奎恩推理杂志》(EQMM)上发表。其中属于科幻推理的数量并不太多。本集中收的七个故事也散见于不同科幻短篇集中。光是“响铃”就有四、五种不同的译本,阿西莫夫在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个生活在
太空时代的“安乐椅侦探”。
以上这些书由于出版年代较早,现在恐怕大多只能在图书馆中看到。较近的版本应该是《阿西莫夫科幻精品集》(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这个版本实际上是收集以前译本以后做的一个拼盘,收录了以上提到《钢城》和《阿西摩夫科学探案》。
SCI-FI Private Eye《私人侦探》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8
这是一本由九篇科幻推理小说组成的小说集。这些小说均出自科幻名家之手,他们中的大多数多次荣获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小说都将科幻和侦探完美地融合起来,有很强的可读性。
最后还想讲讲我们本土的创作。在中国科幻作家的创作中,前有
叶永烈“科学福尔摩斯”系列,后有
柳文扬的“鲁文基探案系列”。叶的创作受当时的反特小说的影响很大,脱离了时代性,要让今天的读者接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科学福尔摩斯”系列还是一直以各种方式重版。柳文扬的系列创作与90年代中期,偏向于科普(或者叫
硬科幻),又以短篇为主。近几年作家鲜有新作,新一代科幻迷已经不知其为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