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术语,又称插科打诨。“科”是指
滑稽动作(与一般剧本中代表舞台指示的“科”的意义不同),“诨”是指滑稽语言。它来自以滑稽、戏谑为主的
宋杂剧,但在戏曲中只作喜剧性的穿插。明中叶以后,
评论家注意到科诨的作用,提出剧作者要重视科诨的安排。明
王骥德在《曲律·论科诨》中提出科诨要作得极巧,又要下得恰好。清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论科诨》中认为科诨应“戒淫亵”、“忌俗恶”,要运用得自然。同时,他还认为科诨不应仅局限于净丑两行,“生、旦有生、旦之科诨,外、末有外、末之科诨。”这里提出了科诨的性格化问题。
元·柯丹丘《荆钗记·觅真》:“[净]我在戏房中听得。[末]这科诨休要提,且与东人相见
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