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于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
丽山园)为依托的一座大型遗址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丽山园)组成,两处参观均需约1.5小时,可免费乘坐摆渡车往返。
历史沿革
1961年03月04日,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03月,
秦兵马俑坑被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75年08月,
国务院决定在秦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5年11月,陕西省文化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建处成立。
1976年06月,陕西省文化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筹备处成立。
1979年10月01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秦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及相关临时展览。
1987年12月1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1989年09月27日,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10月01日,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建成开放。
1999年10月01日,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2007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8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获评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取得团体考古领队资格。
2009年2月11日,
陕西省文物局以“陕文物发[2009]8号”文转发陕西省编办“陕编办发[2009]4号”文,决定在保留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前提下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负责
秦始皇陵遗址的总体规划、长远建设、考古发掘、科研业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秦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陵区文物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01日,占地3386亩位于秦始皇陵核心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秦始皇帝陵遗址考古公园建成开放,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等。
2011年6月3日,经
国家文物局批准,秦陵博物院启动9901陪葬坑和秦陵部分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2011年09月30日,秦始皇帝陵K9901、K0006陪葬坑陈列厅正式对外开放。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及9901、0006陪葬坑陈列厅与已开放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同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秦陵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
2013年12月27日,秦始皇帝陵园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3年考古新发现”。
2020年3月18日,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设项目已经复工。同日,秦陵博物院开展了对一号铜车马的保养维护工作,2024年4月18日完成养护并“移库”。
2022年1月22日消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已经修复完整的器物有:金骆驼、银骆驼、金舞袖俑、镶嵌琉璃的铜扁壶、玉鼎、银猎犬等。一系列考古成果证明了“1号墓葬”的墓主身份尊贵、地位很高。
2022年6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11日上午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行,当日首次对外公布刚刚修复完成的出土于秦陵百戏俑坑的“28号俑”。这尊陶俑,不同于坑中其他较为常见的站姿或坐姿的陶俑,而是呈现出仰卧的姿态,暂被称为“仰卧俑”。
2024年1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功入选单体类基地,成为陕西省首家单体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2024年5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
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达成协议,双方将就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
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的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等。
2024年国庆假期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升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此次改造在不对展厅整体进行大规模改造、不增加原有展厅结构荷载前提下,新装了58台一体式空调机组(含净化设备、杀毒设备、风机盘管)。
2024年12月,考古人员在秦兵马俑二号坑中发现了一尊罕见的高级军吏俑。这尊高级军吏俑是二号坑自1994年正式发掘以来出土的第一件高级军吏俑。按它出土的位置推断它很可能就是这个单元的最高军事指挥长官。
地理环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于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
骊山脚下,包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骊山园。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
秦始皇帝陵东侧,秦始皇帝陵·骊山园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距不到2千米。
建筑布局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K0006陪葬坑陈列厅,K9901陪葬坑陈列厅,同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秦陵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
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位于秦始皇陵园的核心区,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的具体位置范围、百戏俑坑博物馆、文吏俑坑博物馆等,约56.25平方千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
秦始皇陵封土以东1.5千米处,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
K0006陪葬坑位于
秦始皇陵内城以内、陵墓封土的西南角,东西向,总面积约410平方米。
K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东南部内外城垣之间,总面积约700平方米。
基本陈列
兵马俑一号坑
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1.5千米处西杨村南,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坑。已发现三座,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内有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近8000件。有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排列整齐有序。陶俑的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1974年3月,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后经考古工作者一年多的勘探和试掘,确认它是一座大型的俑坑,即一号兵马俑坑。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距现地表深4.5~6.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根据试掘已出土陶俑、陶马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兵马俑坑内约埋藏陶俑、陶马6000件,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兵器
兵马俑二号坑
1976年4月,在一号俑坑的东端北侧20米处,又发现了二号兵马俑坑。
二号俑坑的平面呈曲尺形,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据现地表深gq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从试掘的情况推断,二号兵马俑坑内埋藏陶俑、陶马1300余件。二号俑坑较一号俑坑的内容更丰富,兵种更齐全,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兵马俑三号坑
1976年5月,在一号俑坑的西端北侧25米处,又发现了三号兵马俑坑。
三号俑坑的规模较小,平面呈“凹”字形。东边有斜坡门道,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4.57米,距现地表深5.2~5.4米,面积520平方米。坑内埋藏陶俑、陶马72件。有学者认为,它是统帅一、二号兵马俑坑的指挥部,古代称为“军幕”。
铜车马博物馆
新建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展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旨在充分展示铜车马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全面阐释秦代车马文化。新馆对秦代车马文化、 礼仪文化、科技水平及其为现代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进行深刻解读,增强展示的深度和广度,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并理解铜车马的真正价值和非凡意义。秦陵铜车马自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以来就举世瞩目,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和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以其巨大的青铜造型创造了古代冶金铸造史的奇迹,它不仅再现了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科学技术更加熟练进步的集中表现。
2024年4月18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历时三年将秦陵一号铜车马搬迁至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并安放在展柜中。
文官俑坑
文官俑坑即K0006陪葬坑,2000年秦始皇帝陵园勘探发现的一座陪葬坑,该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内城以内、陵墓封土的西南角,东西向,略呈“中”字的地下坑道式全木结构建筑,总面积约410平方米,由斜坡门道、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前室、后室东西错位,形成两个拥有不同埋藏物的相对独立单元,前室主要埋藏陶俑,后室埋藏马骨。此坑是秦始皇帝陵园中少见的未被焚烧过的陪葬坑,因而木结构遗迹较为完整,经清理发现有棚木、厢板、铺地木、封门木等。
K0006陪葬坑前室长10.6米、宽4.05米,在南壁有一长3.8米、宽2.9米的厢房,前室内出土陶俑12件,可分为袖手俑(8件)和御手俑(4件)两类,出土时陶俑已残破为碎块,与一号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相比,较显文弱,上身穿单层或双层交领右衽齐膝长襦,腰束革带,下着长裤,足蹬齐头方口浅履。陶俑身上原有红、绿、黑、粉、白色等彩绘,因地下水侵蚀及坑体倒塌,出土时仅面部保留较多彩色残迹。这12件陶俑头戴长冠,拥有一定的爵位。
从陶俑破碎的程度和个别陶俑破碎的方式看,人为破坏痕迹明显,而且是在此坑建成后不久、棚木尚未坍塌时被破坏的。此外,前室中还出土陶罐、铜钺等遗物。在前室西部、斜坡门道的入口处发现木车残迹一处,车为单辕、双轮木乘车。
K0006陪葬坑后室长20.2米、宽3.9米,出土马骨骼等遗物。按照马骨排列的密度推算,后室原应葬马20余匹,均以头北尾南排列。
百戏俑坑
百戏俑坑即K99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封土东南部内外城垣之间,总面积约700平方米,试掘出土一件青铜鼎和11件陶俑。这些陶俑上体裸露,下着彩色短裙,与真人一般大小,姿态各异,是秦陵出土陶俑的新类型。根据这些陶俑的姿态,此坑暂定名为“百戏俑坑”。
1999年3月,在秦始皇帝陵封土东南部内外城垣之间发现一座陪葬坑,该坑平面呈“凸”字形,东、西两端各有一斜坡门道。该坑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内有两条东西向的夯上隔梁,三个东西向的过洞。两端门道长20.8米,宽7.6—11.4米。坑距现地表深约5米,面积约700平方米,为地下坑道式上木结构建筑,经火焚坍塌。
该坑试掘方中出土一件青铜鼎和11件陶俑。坑中出土的11件陶俑上体裸露,下着彩色短裙,与真人一般大小,姿态各异,是秦陵考古发现中首次见到的造型。
结合《国语·晋语四》、《汉书·广川惠王传》、《淮南子·修务训》、《西京赋》、《抱朴子·辩问篇》等文献对各种“百戏”的记述,以及这些陶俑的姿态,推测这些陶俑可能是为宫廷提供百戏表演的百戏俑。因而,该陪葬坑暂定名为“百戏俑坑”。
“百戏”是古代散乐杂技的总称,表演内容极为丰富,包含扛鼎、寻校橦、角力、俳优等项目。从试掘方出土的陶俑姿态来看,这些陶俑表演的有扛鼎、寻橦、旋盘等技艺项目。
真彩秦俑展
历经数十年考古发掘与保护,鲜为人知的秦俑彩绘得以重现,那些神秘多姿的色彩也将引发无尽的思索。“真彩秦俑”集兵马俑发现40年来的彩绘研究成果,为公众展示了秦瑰丽神奇的颜料用色,匠心独运的装饰技艺,揭示出秦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秦人的色彩审美情趣。
第一单元:色彩的奥秘
1、古代的色彩;2、色彩的旅程;3、秦俑颜料盒
第二单元:装饰的灵感
1、千人千面兵马俑;2、绚丽多姿兵马俑
第三单元:丧葬的艺术
1、丧葬文化;2、俑的意义;3、色彩与礼仪
第四单元:智慧的延续
1、褪去的色彩;2、重现的光辉
馆藏精品
价值意义
秦始皇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秦始皇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三个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坑内放置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每乘车前驾有四马,车上各有一御官俑。铜车马造型逼真,装饰华美,大量使用金银为饰品和构件,制作非常精巧,被誉为“青铜之冠”。
秦始皇兵马俑包括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及相关临时展览。已接待中外观众近7000万人次,其中包括近2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秦兵马俑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城市展出,海外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秦兵马俑每到一处就引起当地轰动,已成为增进国际间政治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10年10月1日,占地3386亩位于秦始皇陵核心区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等。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对外开放标志着中国又一处大遗址保护工程的建成。既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传播中华优秀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学术研究
学术委员会
为了提高科研水平,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实行科研工作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秦俑博物馆决定设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拟定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草案》,并提交馆党委会研究,2007年8月27日,经馆党委会研究决定,通过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产生办法、组织形式、权利义务、议事规程。依据章程,每一委员将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群策群力,积极为秦俑博物馆科研事业的繁荣发展献言献策,在馆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凭学术委员会,制订博物馆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审查、推荐及评审办法;科研成果评奖管理办法;课题申报与管理办法;科研课题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通过制度来管理科研,促进科研的发展。
2012年9月13日,秦陵博物院召开学术委员会委员改选大会,依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根据投票选举结果、经2012年9月19日院党委会议研究:一、曹玮、田静、周铁、吴永琪、郭向东、张卫星、党士学、朱学文、史党社、彭文、赵昆同志担任秦陵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二、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曹玮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田静、周铁同志担任。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田静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武天新、朱学文同志担任,秘书由芦建华同志担任。
省部级奖项
出版书目
出版书籍
《秦始皇帝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汇集秦始皇陵出土文物的大型图录。
《秦陶文新编》:袁仲一、刘钰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编,共收录秦代陶文及刻符3370件,是在《秦代陶文》艺术的基础上吸纳新发现的资料纂成。
《平庐影谱 平庐印存——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董作宾先生遗稿》:董作宾著,三秦出版社出版。
《殷暦谱》:董作宾著,巴蜀书社出版。全书线装,一函8册,根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董作宾手批“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1945年4月初版影印,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第一分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秦始皇陵的二号兵马俑坑第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报告。
《回顾与创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三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纪念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而出版,分“回顾篇”与“创新篇”。
《秦始皇帝和他周围的人》:张文立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文物巡展的实践与探索——“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实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巡展工作的亲历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回顾了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有朋自远方来——参观秦俑的各方贵宾》:吴永琪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精心选辑了200余幅珍贵照片,真实记录了中外贵宾参观秦兵马俑时的情景,以此角度反映出秦俑的巨大魅力与广泛影响力。
《开创宏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三十年纪念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献礼之作,由集体创作编纂,回顾了博物馆三十年来各方面工作情况。
《走出帝王陵》:刘珺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以文化散文形式叙述历史与生活的学术作品。通览全书可见,作者认为在显见的历史之外,另有一种隐藏的历史存在。《走出帝王陵》所欲达成的,正是对这种隐性历史的探寻和理解。
《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学术论文集》:本书为配合秦俑博物馆开馆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秦俑学第七届年会的顺利召开,将参会代表提交的85篇论文,分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馆研究学研究三大类进行编辑校对,并装订成册。
《中国博物馆学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本书为配合中国博物馆学会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将专委会成员提交的涉及考古与遗址博物馆的概念界定、博物馆管理模式、展示方式、教育活动、与媒体合作形式,以及文化遗产管理、虚拟博物馆技术、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等20余篇学术论文进行编辑校对,并装订成册。
对外交流
2010年 加拿大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中国秦兵马俑展》
2010年 瑞典 东方博物馆《中国的兵马俑》
2010年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秦始皇及其地下大军》
2011年 新加坡 亚洲文明博物馆《千秋帝业:兵马俑与秦文化》
2011年 美国 宝尔博物馆 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秦汉唐文物精品展》
2012年 荷兰 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国秦兵马俑》
2012年 美国 纽约探索时代广场展览馆《中国秦兵马俑展》
2012年 日本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华大文明展》
2012年 美国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亚洲艺术博物馆 《中国秦兵马俑展》
2013年 瑞士 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军队与统一的秦汉王朝—中国陕西出土文物展》
2013年 罗马尼亚 国家历史博物馆《华夏瑰宝展》
2013年 芬兰 瓦普里克博物馆中心《当传奇与历史相会:陕西西安兵马俑——来自中国的始皇帝宝藏》
2014年 美国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中国陕西秦兵马俑:始皇帝的彩绘军阵》
2015年 丹麦 摩斯盖德博物馆《秦始皇——中国陕西兵马俑展》
荣誉称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研学术、大遗址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誉,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先进集体”。
秦始兵兵马俑发掘面世30年来,已接待海内外观众达8000多万人次,经过25年的艰苦创业,秦俑博物馆已跻身于世界一流的遗址博物馆和重点文物科研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74年3月,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兵马俑被临潼西杨村一群掘井的农民发现而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震撼了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秦兵马俑与秦始皇陵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30年来,秦兵马俑地下大军,先后接待观众近5000万人次,其中共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187批,副总统、副总理和议长506批、部长级客人1852批。秦兵马俑还步出俑坑走向海外,应邀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个城市巡回展出,观众超过2000万人次;先后在国内14个省市和13个城市巡回展出,加之开馆前参观人数,海内外共有8000多万人次参观了秦兵马俑,堪称中国在世界上被参观最多的出土文物。
秦兵马俑博物馆自1979年10月1日开馆以来,已先后建成并开放了秦俑一、三、二号坑和文物陈列厅。秦俑博物馆面积已扩大到46.1公顷,拥有藏品5万余(套)件。秦俑博物馆还组建了秦俑考古队,发掘秦俑一、二、三号坑,将先进科技手段运用到考古工作中,使发掘与保护、发掘与研究相结合。经过10年多的艰苦努力,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发掘人员合作,成功地发掘清理和保护彩绘陶俑。二号坑考古发掘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发掘一等奖。在发掘秦俑坑的同时,秦俑考古队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秦始兵陵进行普探和试掘,相继发现了石铠甲坑、百戏俑抗、文官俑坑、水禽坑等秦陵主要遗址,对全面了解秦陵文物的内涵起了重要作用。
秦俑博物馆用了8年时间,修复了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馆还与国外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建成了“彩绘文物保护与修复”、“微生物研究”两个实验室,被列为国家文物局首批重点科研基地。同时还成功召开了“秦俑彩绘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及6届“秦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论文数百篇,秦俑馆已成为秦代历史和秦文化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
秦俑博物馆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认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免费接待学生百余万人,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秦俑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树立了现代化博物馆的新形象。
2004年10月01日,因在兵马俑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重点科研基地。
2013年10月,由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印制的大型图录《秦始皇帝陵》在印刷行业最权威的全球印刷大奖第61届美国印刷大奖颁奖典礼上,获得被誉为全球印刷“奥斯卡”的班尼金奖和全场大奖的书籍。
2013年10月,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根据世界各国旅行者的真实评论和评分,发布了“2013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名单,共有25个博物馆上榜。中国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列第11名,这也是东亚地区唯一上榜的博物馆。在25个上榜的博物馆中,美国和欧洲占了名单的绝大多数。
2013年10月22日,一年一度的“
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颁奖典礼在
西班牙北部城市
奥维耶多举行,中国的秦兵马俑考古项目被授予了“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这一重要国际奖项。西班牙王储、阿斯图里亚斯王子费利佩向来自西安的代表颁发了证书与奖杯。评委会给兵马俑项目的评价是,西安兵马俑考古发掘队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还原了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原貌。
2014年07月14日,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英国伦敦大学合作研究成果为素材、由著名英国狮子电视台和香港凤凰卫视联合拍摄的电视纪录片《最新探密兵马俑》,在大英博物馆举行的颁奖活动中获得英国考古协会颁发的“英国最佳公众考古展示奖”。
2014年09月17日,由《环球时报》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景区创新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4》发布在北京举行,同时,由《环球时报·环球旅游》周刊联合携程旅行网攻略社区频道、搜狐新闻客户端、《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举办的“中国最佳旅游景区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继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等殊荣后,此次在参选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7个景区中脱颖而出,再获殊荣,荣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称号。
2015年05月18日,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颁奖仪式在
河北博物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揭晓了此次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获奖名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评的“真彩秦俑”展荣获该奖项第一名。
2015年01月13日,第四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发布了中国景区国际影响力20强排行榜,根据各景区国际知名度及海外游客旅游意愿综合计算,秦兵马俑景区位列第四。
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2020年5月,在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活动中,获得“精品奖”。
2021年4月19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2021年8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1年10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秦始皇帝陵园K9801陪葬坑出土石质甲胄的保护修复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2年5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展览获得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项目精品奖。
2023年1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3年4月,入围202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2024年1月1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机构设置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院党委统筹,院长、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
下设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工会、监察室、人事科、财务部、公安科、陈列部、保藏部、文物保护修复部、研究室、考古部、宣教部、信息资料中心、文管所、后勤部、动力设备科、创优办、基建科、票务科、经营部和秦始皇陵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旅游信息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的精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于2020年3月25日起有序开放接待观众。
一、 开放时间
每日9:00-16:00。
二、 购票方式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实行个人实名线上预约购票参观制,暂停团队接待,取消现场售票和预约服务。
2.观众可通过博物院官方票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及OTA网络平台等渠道预购门票,请至少提前24小时预约购票,确认成功后前往参观。
三、 限流措施
1.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单日最大观众接待量不超过8000人,超过上限时将采取临时闭馆措施。
2.各展厅将根据实时观众量实行流控措施,请服从引导指挥。
四、 参观流程
观众参观按照以下步骤入园:
1.观众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排队进入广场验证预约信息。
2.观众出示西安实时“一码通”,显示绿色码方可进入测温通道。
3. 观众测温体温在37.3℃以下,无咳嗽、气促等异常状况,方可前往检票区。
4.政策性免票人员、港澳台及外籍观众,接受疫情相关检测正常后到票务中心办理入园凭证。
五、 防疫措施
1. 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安保人员将对观众进行有序疏导,排队及参观过程中,须与他人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
2.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其他紧急状况,须立即就医或在临时隔离点配合接受防疫检查。
3.参观区设置导向标识和设施,实行单向参观线路,观众请勿逆行。
4.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可通过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使用自助讲解。开放院内室外自助机售货服务,其它商业服务暂停营业。
5.未提前预约或疫情检测信息异常者谢绝入园。
六、 优惠政策
在现行政策性免票优惠基础上,对全国医护人员实行本年度免费参观优惠。
自2024年12月1日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执行新的门票优惠政策,人民警察凭《人民警察证》实行免费参观。退役军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实行半价优惠政策。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需要陪护的,免1名陪同人员门票优惠。
交通: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距离西安约35千米,可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专线(306路)、915路、914路到达
距离临潼区约10千米,可乘坐915路、914路、101路等营运车辆到达
飞机、自驾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参看官网
地理位置:
相关活动
2018年国庆长假前,百度联合全国10家知名博物馆共同开启“博物馆奇遇季”,百度“AI博物馆计划”在博物馆正式落地,为用户提供文物拍照识别、语音智能导览等提升游览体验的服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加此次活动 ,在逛博物馆的时候如果遇到看不懂的,可以直接掏出手机打开百度App,直接拍照识别“百度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