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会
南京民俗活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历史渊源
三国东吴时期的南京最先出现在岁时节庆、欢乐喜庆等重要场合张灯结彩的现象。如前方将士凯旋,朝野官民都会聚集在都城内外,用香花灯烛营造气氛,迎接他们的归来或劳军犒师。当时的织锦技术促进了江南丝织业的发展,为灯彩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南京城就曾举办元宵灯会。
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元宵灯会的习俗,这是中国灯会的最早记载。《南史》记述了建康上元节(元宵节)盛况:“汇数万火盏,若星河灿天衢,人潮聚涌,广庭无隙也。”后来的唐、宋、元、明时代,元宵灯会一朝比一朝红火,技艺高超的花灯工匠层出不穷,彩灯制作越来越形神兼备,恢弘壮观。
隋朝以后尽管金陵备受冷落,但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已开始蔚然成风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提倡灯节,并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十夜,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朱元璋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三年后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明代中期以后,《南都繁会景物图》等画卷,描绘了焰火夺目的鳌山及老百姓观看演出的热闹场景。明代后期《正德江宁县志》所描绘的灯节,更是繁华得让人目不暇接。
清代中叶,南京灯市主要集中在笪桥和评事街一带。晚清时,笪桥灯市逐渐南徙至夫子庙一带。
1949年以后,夫子庙每年元宵节前后仍有“灯市”举行,规模有大有小。然而这一盛会在“十年动乱”中被中断。
1985年,南京市恢复了历史上每年一度的秦淮灯会。
民俗内容
仪式活动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
正月十五提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元宵灯会最热闹的日子。旧时,澡堂业工人、木排工人、航运工人等都要舞龙灯闹元宵,走街串巷,挂红夺彩,锣鼓喧天,人如潮涌,是新春灯节的高潮,过此便灯事阑珊。
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为灯市,在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习俗。
正月十六爬城头
又称为走百病、走城头。旧时城南居民,足不出户,极少远行。老年妇女,且有终生没有到过城北和下关的。春节期间,到评事街、宣桥看花灯,听曲看戏,到夫子庙观杂耍,已算是享受了。
上灯元宵落灯面
农历正月初八俗称灯节,旧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习惯。上灯日用糯米粉另加馅子搓成元宵作为早餐,晚间张灯结彩,儿童则开始玩灯。落灯为农历正月十八,以下面宣告节日的结束。这一天凡事祖宗神像,各色贡品,各种灯彩,一律撤除。
灯彩制作
秦淮灯彩的制作,集中国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就其制作材料而言,制作骨架的材料主要有竹子、树木、藤条、麦秆、兽角、金属等;构成灯光源的材料则因历史时期的不同,从用松脂、动植物油、漆、石蜡、煤油等燃料,以竹木、通草、棉芯等为灯芯,发展到利用电光源。其表面透光材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各色透光纸、丝帛、画纱、棉布,以及合成绸锻、塑料薄膜、特制玻璃等。其制作工艺已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裱糊、焊接、机械传动、声光音响、电子程控等一系列工艺技巧和制作手段。从历史角度看,从传统的单体灯如荷花灯、狮子灯、兔子灯、金鱼灯、蛤蟆灯、元宝灯,发展到各种组合灯彩、大型花灯,以及随着时代进步创作出的包括远洋轮船、运载火箭以及反映城市建设、山林景观的各种灯彩,其品类已达四百种以上。除了灯彩的展示,秦淮灯会还把南京地区其他的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抖嗡、踩高跷等纳入其中。
文化特征
历届主题
流行地区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于此的历代王朝宫殿内外,以及夫子庙、三山街、笪桥、评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贸繁华地带。核心区域主要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王导谢安陈列馆、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以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琵琶路一带。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艺术价值
从秦淮灯彩的形制和所表达内容来看,从秦淮灯会的文化环境来看,充分体现了灯彩、灯会的艺术精华。从民俗学角度来看,它浓缩了南京人民的精神气质、文化风格、社会价值和人生追求,开阔了南京本土民间艺术生存延续空间。
经济价值
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他们在领略游览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与经济互动,既带动了本土民间艺术的市场,拓展了延续发展的空间,也带动了南京地区旅游、商贸、娱乐业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由此也促进了南京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社会价值
秦淮灯会历史悠久,经久不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陆续拨款建设夫子庙地区,不断提升秦淮灯会的硬软件环境,使之成为了南京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的品牌。
传承人物
陆有昌,男,汉族,出生于1944年1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3-1466,申报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顾业亮,男,汉族,出生于1962年12月26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序号:03-1467,申报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获得“秦淮灯会”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保护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1月28日,第三十三届秦淮灯会亮灯,该届灯会主题为“华彩金陵春 幸福中国年”。
2020年1月17日,第三十四届中国·秦淮灯会亮灯,该届灯会的主题为“灯耀金陵·圆梦小康”。
参考资料
秦淮灯会.南京地方志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17:3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