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鸡属
鹤形目秧鸡科下的一属
秧鸡属(学名:Rallus)是秧鸡科下的一种属。共有12种,中小型涉禽,头小,喙细长,腿和趾都长。善于快速步行,偶尔也会进行短距离的飞行。常栖息于沼泽,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巢,也常在田里的秧丛中和谷茬上活动,故名。性胆小,夜行性,以植物嫩芽、种子、昆虫、蚯蚓以及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中国有普通秧鸡蓝胸秧鸡2种。
形态特征
秧鸡属鸟类的嘴峰与跗骨等长,或者较长。体形略似小鸡,但嘴、腿和趾均甚细长,适于涉水;体羽松软,上体大致为橄榄褐色并满布褐黑色纵纹;头、颈和前胸发灰色,脸侧有栗色过眼纹;下体暗褐色,杂以白横纹;嘴暗褐色,基部橙红,前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蹠;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上体褐色有黑色条纹,面部和下体前部为灰色或灰蓝色。
分布范围
全世界有12种。分布较广,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美洲都有分布。中国有2种,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以及东部从东北到华东沿海、华南、华中、西南各地。
栖息环境
栖息于水田、溪畔、水塘、湖岸、水渠和芦苇沼泽地带及其附近灌丛与草丛中,也出现于海滨和林缘地带沼泽灌丛中。
生活习性
常单独或成家族群活动,多在清晨和黄昏活动,白天隐藏在草丛中。行动谨慎,行走时步履轻盈,不慌不忙,每走一步尾亦随之摆动,亦能在地面急速奔跑。游泳和潜水本领亦很好,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飞行较弱,一般亦很少飞翔,每次飞行距离亦较短,飞不多远即又落入草丛中。奔走迅捷,偶作短距离飞行。飞行时头颈前伸,双腿下垂。主要取食植物嫩芽和种子,兼食昆虫和小型水生动物。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以蒲草和芦苇叶筑巢。秧鸡属大多夜行,习性隐蔽。
繁殖方式
营巢于水边草丛中或芦苇沼泽地上,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以蒲草和芦苇叶筑巢。巢由干芦苇和干的水草构成,中间稍凹陷。巢略呈盘状。每窝产卵6~7枚。卵粉棕色,上布稀疏的暗褐色细斑。雌雄共同孵卵。雏鸟出壳后满被黑褐色绒,为早成性。
该属种类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参考资料
科学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8:2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