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音频,是指利用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
车载音响、
可穿戴设备等
移动终端作为载体,通过在线下载等方式,提供语音收听等服务,内容包括传统电台,
音乐电台,相声评书,综艺娱乐,百科知识,小说,影视原音,广播剧,教育培训,新闻资讯等
音频内容的业务总称。在
移动互联网下,则诞生了更丰富、更强大的音频媒体。
信息介绍
数字化和移动技术的发展也拓宽了音频内容的发展空间。NPR(全国公共广播)的内部数据显示,其播客下载量比2014年同期增长41%。通过移动端收听在线广播的百分比在继续增长,而通过桌面端收听的百分比正在下降。在车内收听在线广播的成人手机用户从2013年的21%增加到到2015年1月的35%,几乎是2010年的6倍。
优势
区别于传统广播,移动音频具有无限性、主动性、伴随性等特点。
无限性:比起传统
广播只能提供有限的频道数,移动音频由于采用互联网模式,因此在内容上具有无限延展性,拥有更为海量、丰富的信息,这些海量信息可以进行分类、衍生,实用性更强。
主动性:移动音频是一种传播者与
受众双向的互动式传播,用户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既可以自己主动选择并点播感兴趣的内容,并决定以何时、何种方式获得信息,还可以随时就自己接收到的一则信息作出评价和反馈。
伴随性:
声音有着天然的优势——解放双手和双眼,具有伴随性的特点,而移动音频将这种伴随属性发挥到最大。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移动音频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伴随用户,集合碎片时间,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内容,如上下班途中、
开车、做家务、运动健身等场景中,人们用听来获取信息会更加舒适和方便。
模式
国内的移动电台中,目前在内容生产模式上主要分为
UGC(用户生产)、
PGC(专业生产)和PUGC三大类。
UGC
UGC内容主要由
草根用户、电台发烧友自制而成,这部分内容目的是为了扩展内容广度、提高用户参与度。
PGC
PGC内容主要由电台、
电视台等机构和专业人士制作而成,维持平台内容的深度、树立品牌。PGC门槛更高,因为需要和
电台、电视台授权合作,或是购买名人专业节目的版权,就要负担支付
酬金或
版权费。
PUGC
随着电台
APP的快速发展,节目内容正在往“PGC+UGC”模式发展。
喜马拉雅FM是国内最早布局PUGC的音频平台,内容来源主要以UGC+PGC+独家版权组成,以此形成层次丰富的PUGC生态战略,既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也能够大量地挖掘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实现
内容的多样化、个性化。
通过特有的PUGC生态战略,连接上游的内容生产者与下游的内容分发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音频生态。
特征
伴随性
移动音频可以在多种场景下伴随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内容。有人说,
3G时代用户需要的是像微博、资讯类客户端等碎片化服务,而随着智能手机、4G技术的普及,用户则更需要伴随性的体验。
耳朵经济也将替代
眼球经济成为新的主流。
移动音频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在吃饭、运动、读书、开车甚至是睡觉前,用户都可以打开网络电台收听节目。
集成性
当前的
网络电台是聚合内容+原创内容两条腿走路,他们的竞争也一直围绕内容展开。随着用户收听喜好的积累,网络电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个性化分析,提供定制化的音频服务。
相对于图片、文字这种静态的信息载体,
音频和
视频无疑更为生动、丰富。而视频的劣势在于要占据较大的存储,对网络带宽要求高,对于运营平台而言,视频内容的采购和传输成本非常高昂,盗版也是视频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这也是移动音频逐渐成为趋势的客观原因。
忠诚度
目前的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可谓是百花齐放,带给用户充分选择的同时,也让平台的运营者很是苦恼,那就是用户的忠诚度普遍不高。比如用户往往会同时下载数个新闻APP,也同时会在各大视频网站进行浏览,但对于单一视频网站的付费意愿并不高。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是视频媒体本身没有形成鲜明的独特性和内容优势,同业者出了个别独家版权外,大多时候提供的是相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