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是1970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月刊,由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及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Elsevier和科学出版社共同出版。
办刊历史
1970年,《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创刊。
1999年起,多次获得中国科协“双高期刊”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
2000年起,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资助。
2014年11月,《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英文版于正式创刊,其内容与中文版独立。
2016年10月20日,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2016青岛会议期间,召开《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中、英文版编委会会议。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主要报道钛、难熔金属(钨、钼、钽、铌、锆、铪、钒)、贵金属(金、银、铂、钌、铑、钯等)、稀散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材料的研制;稀有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熔铸、粉末冶金、压力加工、热处理、机械加工、爆炸复合、涂复、焊接及其它特种加工工艺);稀有金属材料的化学分析及机械、物理性能测试;同时还报道超导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新型材料及先进的材料研制、设计、制造工艺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设有材料科学、材料工艺、评述等栏目。
人员编制
根据2018年8月《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官网显示,学报顾问委员会拥有顾问7位,编委会拥有主任1位,副主任4位,主编1位,副主编1位,编辑部主任1位,编委55位。
编辑部主任:李哲
编委(按英文字母排序):
曹春晓(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祥宝(中国工程院院士)、
何季麟(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东亮(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展鹏(中国科学院院士)、
柯伟(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言荣(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元元(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柯(中国科学院院士)、
聂祚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屠海令(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
魏炳波(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惠彬(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建新(中国工程院院士)、
姚熹(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迎军(中国工程院)、
张国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克崧(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江华、冯勇、韩恩厚、韩雅芳、介万奇、李建保、李贺军、梁淑全、刘颖、刘兴军、潘伟、曲选辉、钱琳、孙军、孙冬柏、汤慧萍、王快社、熊柏青、徐可为、许并社、颜学柏、杨辉、杨焕文、杨延安、易健宏、张廷安、赵永庆、周科朝、左良、FangQing(Nanotekinstruments)、LuxB(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OrtnerHM(德国丹姆斯达特工业大学)、YepifanovskiiIS(莫斯科机械研究生产联合体)。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根据2018年8月中国知网显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被CA化学文摘(美)(2014)、SA科学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录。
研究发表
根据2018年8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的出版文献量为15694篇。
根据2018年8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载文量为7994篇。
影响因子
根据2018年8月中国知网显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总下载次数2430258次,总被引次数8410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719,(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80。
根据2018年8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被引量为51643次、下载量为1204033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63。
荣誉表彰
文化传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提出了天平学说、信息树及精品名牌战略等8种以提高刊物效益为中心的办刊思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建设了以人为中心,以“做优秀编辑,创精品期刊”为目标,以“参与式”管理为特征的积极、进取、奉献的团队式的编辑部文化。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