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鮈鲫(学名:Gobiocypris rarus)属鲤科
鮈鲫属。本属仅有1种,为我国特有种,野生数量不多,仅见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支流和四川成都附近的小河流中。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不具腹棱。吻钝。口端位,弧形。口裂斜,向后不超过鼻孔前缘。上下颌边缘平滑,不具相吻合的突起和凹陷。无口须。眼中等大小,侧上位。眼径略小于吻长。眼后头长显著大于吻长,眼间距大于吻长。体被圆鳞,侧线不完全,后端呈断续状,最长可超过腹鳍基部。背鳍短,无硬刺,其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与腹鳍基底相对。胸鳍末端圆钝,不大腹鳍。腹鳍末端不及肛门。肛门紧挨臀鳍起点之前。尾鳍分叉,上下叶等长。下咽齿弧形,较粗壮。鳃耙短小,稀疏。肠短,其长度稍小于体长。鳔2室,后室长约为前室的2倍。腹膜灰白,满布黑点。体侧具淡黄色宽纵纹,从鳃孔后至尾鳍基有一条较宽黑色条纹。
动物区别
生活环境
小型鱼类,栖息于半石、半泥沙的底质和多水草的小水体中,如稻田、沟渠、池塘、小河流等微流水环境,能在比较混浊的水体中生活,喜集群活动。主要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季节为3-11月,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可周年繁殖。在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饵料条件下,孵出后4个月左右即可达性成熟并产卵,一般每尾雌鱼一次可产卵300粒左右。
分布范围
本种为我国特有种,仅发现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以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野生状态的数量不多。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天然数量不多,生活环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因此环境条件的不稳定性对本种的正常生活构成一定的威胁。
驯养繁殖状况
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将它作为新的实验动物为目的,先后对其分布区与生活习性、形态与分类地位、繁殖、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生长、摄食、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核型与同工酶、饲养方法、繁殖技术、麻醉方法、近交系培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在,我们已对其饲养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并获得了全兄妹近交21代的鱼,离培育标准实验动物的目标已非常接近。
稀有鮈鲫作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具有以下优点:
(1) 成体全长38-85mm,饲养方便。
(2) 在饲养条件下,孵出后3个月部分个体性腺成熟,4个月左右即可产卵繁殖。
(3) 稀有鮈鲫在14-30℃间可自然产卵,在实验室控温条件下可以实现周年繁殖,一年任何时候均可得到卵和苗,不受季节限制。
(4) 属于连续产卵类型的鱼类,同一尾鱼每隔4天左右产卵一次,每次数百粒卵。短期内可获得同一亲本的大量后代。
(5) 卵粘性,卵膜径1.25-1.70mm,较斑马鱼、青鳉卵大。卵膜透明,可清楚地观察胚胎发育,也便于核移植等实验操作。
(6) 胚胎发育温度适应范围广,在13-30℃胚胎发育正常,可通过控制温度控制发育速度。
(7) 对温度、二氧化碳、溶氧的耐受能力强。
相关试验
迄今为止,有关稀有鮈鲫的文献有55篇,除关于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的论文21篇以外,其余34篇都是稀有鮈鲫作为实验鱼应用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十几个大学和科研单位使用稀有鮈鲫开展科学研究,这些工作涉及鱼病学、遗传学、环境科学、胚胎学、生理生态学等领域。在鱼病学领域,王铁辉等证实稀有鮈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异常敏感,可以将稀有鮈鲫作为草鱼抗出血病病毒育种研究的模型。由于采用稀有鮈鲫作为研究材料,克服了采用草鱼时个体大、世代周期长、繁殖期短、饲养与取材难等困难,从而大为加速了草鱼抗出血病病毒育种研究的进程。
在遗传学领域,已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组操作、DNA含量测定、细胞色素b序列测定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贾方均等进行了稀有鮈鲫人工雌核发育、人工雄核发育的研究,建立了稀有鮈鲫单性发育技术,为快速建立纯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钟家玉等用稀有鮈鲫作材料,优化了鱼类电脉冲-精子介导转基因方法。胡炜等通过异种核移植、连续核移植对鱼类核质关系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鱼类繁殖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等特点,使进行转基因、克隆等技术操作时较使用哺乳动物进行实验方便许多,特别是稀有鮈鲫一年四季都可繁殖、且性成熟快,因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盆地西部边缘,多栖息于稻田、沟渠、水洼等小型水体中。室养条件下稀有鮈鲫具有周年繁殖、性成熟快、产卵批次多、胚胎发育可人为控制等4大特点,再加上它具有单型种、温度适应范围广、饲养管理方便、卵膜透明等一系列作为实验鱼的优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适合作为实验动物的鱼类。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其生物学背景、饲养管理技术、品系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实验动物化研究,并通过提供实验鱼、相关信息与技术支持等途径推广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陆续研究制定稀有鮈鲫实验动物质量和相关条件标准、检测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多个毒性试验国家环保标准,建立清洁级种群和资源保存基地。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鱼类实验动物,稀有鮈鲫将在化学品测试、毒理学、遗传学、疾病机理与药物筛选等领域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保护级别
本种定名时就数量稀少,其在小水域环境中营集群生活,目标大,易被捕捞,再加环境条件不稳定,是稀有鮈鲫的主要致危原因。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列为:濒危。
列入中国2021年版《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外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