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决策
管理学术语
程序性决策是指对常规的、反复发生的决策问题,制定出一个例行的程序,使决策有章可循的决策方式。此类决策的特点在于,决策是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程序性决策包含在所有决策活动之中,主要是经常存在于基层决策活动之中。它要求的不是对决策目标的概念开发或解释,而是对决策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的选择,这种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可行性条件。
简介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程序性决策亦称例行决策、常规决策、定型化决策和重复性决策。做这类决策的个人或组织。又要需要他们决策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一般来说已经有管理和经验作参考。因而进行决策是就比较容易。
从管理学角度,程序性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即可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处理,而不需要再特意去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性决策”称之为“结构良好”的决策。
这种决策是可以运用运筹学技术来完成的。在这种程序性决策中,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计量和统计调查得到,它的约束条件也是明确而具体的,并且都是能够量化的。对于这种决策,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代为运算,并找出最优的方案,都是在价值观念之外做出的,至少价值观念对这种决策的约束作用不是主导因素。
条件
民主的决策气氛
在民主的决策气氛中,各级管理者、职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为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一个窗口,从而增加了员工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决策的拥护度,执行时就会容易得多。程序化决策的实质就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重视专家的意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的过程决策者不听取员工、专家的意见实际是对员工、专家的否定,实行独断决策,这样直接从初级信息到决策,完全设有必要,也不可能进行程序性决策。
健全的组织机构
组织是有着共同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原则组合的人群共同体,一个企业往往由几个内部组织构成。组织是企业开展日常工作的基础,也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在决策过程中各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获取、分析信息。最后展现在决策者面前的是比较完整的、有效的信息体系。一个企业最忌组织繁冗、职责不清,这样信息流通必将受阻,甚至彻底改变方向,使常规性决策失去了组织基础。
信息来源
程序性决策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获取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准确的信息是程序性决策的最基本条件,信息错误比没有信息更糟糕,它使决策方向走向反面。及时的信息决定决策的时效性,现代市场变化万千,时间就是效益,过时的信息必然使决策陷入被动,最终导致决策失败。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高精密的电脑都为提供及时的信息剖造了条件,充足的信息决定着决策的优化度,信息愈充分决策优化度愈高。没有及时、准确、充分的信息来源,程序性决策将会毫无意义。
意义
便于论证决策
决策过程中有一十非常重要的阶段——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的对象之一是决策程序的研究,论证程序使用的方法、方式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论证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功能性论证即采用“黑箱”的方法,在实际论证中常采用大量试验来论证决策的可行性;另一种方法是结构性论证,即直接论证程度全局性的,决定性的决策常采用两种方法来论证。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是以程序为基础、为线索,这可以提高决策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准确率、优化度。
节约决策时间
时间就是效益,在当今社会已成为共识。决策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决策,而决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何节约时间,尽快做出决策是每个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项决策都需要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而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决策者不按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方法去处理信息是不可能做出及时的决策的。程序性决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段,决策者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聘请专家、顾问,按照一定的程序处理信息,最后由决策者结合自己的经验作出决策,从而大大减少了决策者的决策时间,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更能显示其优越性:决策者把日常事务制度化、程序化,把权力下放给下属依程序办事,从而节约时间。
减少组织磨擦
企业内部组织功能不同,但是某一项决策需要几十部门协调完成,协调的主要手段就是程序化,其过程是:在决策者的指导下,根据组织功能由各组织完成程序的某一段,各组织之间达成共识后把其过程程序化。这样大大减少了内部消耗,加强了内部联系,同时加快了决策节奏。
标准
一、情况不明不决策
“情况不明决心大”是决策的大忌。为此,这里的“明”,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问题要明;信息要灵;环境要明。
二、只有一个方案不决策
多方案选择是现代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国外的决策者还把那种只拟定一个方案而没有选择余地的决策,讽刺为“霍布森选择”。
决策过程中要拟定多种备选方案有利于拟定出好方案以供选择;有利于通过比较进行鉴别;有利于应付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有利于对决策目标进行进一步审查和调查。
三、未经可行性论证不决策
孔子说“三思而后行”,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都是指凡事应多加考虑。按现代决策的概念,就是要埘备择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评价等。
可行性论证是科学决策的必要环节; 可行性是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中间环节;
四、情绪不稳不决策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状态之发生,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本身所控制。如果个体是决策者,那么他的情绪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从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看,大多数决策过程中,情感成分比重决不亚于理性成分,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五、重大政策未经试点不决策
在程序性决策中,重大政策出台前要进行局部试验,这称之为试点。重大政策出台前之所以要试点,有以下几个原因:
有利于了解实情、深化认识,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有利于发现潜在问题、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掌握信息、科学预测,增强决策的可行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22:00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