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活动应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的原则。具体内容包括: (1)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2)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最小; (3) 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状态。
2经济运行角度 税收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
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政府征税是将私人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的过程
如果税收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
市场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形成所谓
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原则,使社会承受的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进入垄断阶段特别是20世纪以后,西方一些经济学者开始强调税收效率原则,注重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他们认为,如果
市场缺陷业已存在,这时以增进资源有效配置的
税收制度就会引进效率,并起着矫正在不课税情况下存在的无效率性,阻止把社会资源(资本、劳动、设备、财产等)引向低效配置的方向或领域。
在中国,贯彻税收效率原则不仅注重其微观效率,更加注重它的宏观方面。主要表现在:①国民经济的全局观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
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总要求,在税收上鼓励平等竞争,并实行有条件的区别对待政策。例如:国家对农业、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
高技术产业等急需发展的部门、行业和产品,给予适当的
税收优惠待遇;对某些已被国家列入限制生产、限制进口,以及部分准备淘汰的产品和项目,采取税收限制政策。②开展各种形式的税收促产增收活动,增强企业活力。③选择相对有效率的税种和
税率形式。中国实行以流转税与所得税为主体的
税制模式。其中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影响较大的是流转税;对企业留利的调节和个人在工作与闲暇之间的选择,影响较大的是所得税。流转税和
企业所得税,一般宜实行
比例税率,主要优点是简单明了,透明度高;对个人所得税一般实行
超额累进税率,以便调节不同纳税人的收入水平。④鼓励平等竞争,增强经济活力,加强对减免税的控制与管理,防止税款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