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2003年,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镇在于永清教授主持下采取“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进行稻田养殖大规格成品河蟹实验。“大垄双行”水稻栽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河蟹生长后期光照不足的问题,还扩大了河蟹活动空间,又因“大垄双行”通风透光好,水稻产量不但没减反而有增。多年来,盘山县积极整合河蟹产业项目,以水稻、河蟹为主导品种,全面开展稻田养蟹产业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与服务。成功地打造出“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模式——“盘山模式”,为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使河蟹产业成为具有盘山地域特色、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养殖模式
“盘山模式”是一种“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种植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测土施肥、生物防虫害等技术方法,实现了水稻种植“一行不少、一穴不缺”,使养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减少,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既保证了水稻产量,又生产出优质水稻;河蟹养殖采用早
暂养、早投饵、早入养殖田,河蟹不仅能清除稻田杂草,预防水稻虫害,同时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加大田间工程、稀放精养、测水调控、生态防病等技术措施,不仅提高了河蟹养殖规格,又保证了河蟹质量安全。稻田埝埂上再种上大豆,稻、蟹、豆三位一体,并存共生,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
复合生态系统,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盘山县委书记杨建军说,“盘山模式”可实现养蟹稻田水稻亩产量650公斤,亩产值1950元,亩利润1100元;河蟹亩产量30公斤,亩产值1800元,亩利润1050元;埝埂豆亩产量18公斤,亩产值65元,亩利润50元。稻蟹豆综合效益合计2200元。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水稻亩增产8%,亩增效400元,河蟹亩增产20%,亩增效350元,埝埂豆亩增效50元,稻蟹豆每亩综合效益提高800元。国家首席水产专家王武教授评价“盘山模式”: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
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盘山模式”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总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认可和高度重视下,“盘山模式”作为全国首推稻田渔业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稻蟹综合种养技术“盘山模式”在中国北方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了130多万亩。其中:在辽宁省内大洼县、台安县、法库县、辽阳县及沈阳市、东港市、辽阳市等市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
另外,还通过技术输出,向省外推广到了河南省兰考县,河北省唐海县,黑龙江的佳木斯市和齐齐哈尔及吉林省九台市、内蒙古通辽市和乌兰浩特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宁夏回族自治区等20余个省市和地区。
建立十多个示范试点,使外省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0余万亩。同时,为这些示范试点单位提供优质大规格扣蟹100万公斤,并选派10多名技术骨干常年入驻这些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到各个试点开展巡回指导,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应该说“盘山模式”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凭借“盘山模式”,2011年9月15日 ,盘山县一举成为“中国河蟹产业第一县”。
技术要点
二力河蟹总结“盘山模式”的技术要点是:
1. 水稻栽种模式 即大垄双行,把常规的9寸一垄改为6寸和12寸两垄间隔插秧。
2. 田间工程 暂养池10米x25米x1.0米;环沟梯形,上开口1.2米,底宽0.6米,深0.5米。
3. 放养规格密度 亩投放70~80只/斤扣蟹500只左右。
4. 放养时间 每年四月下旬环沟内培植少量伊乐藻,将越冬扣蟹投放到生石灰消毒后的暂养池中,按时按量观察投喂精细料,插秧后15~20天及时放入大田。
6. 日常管理
(1) 水质调控:河蟹每次脱壳施用生石灰5千克/亩,48小时后泼洒活化
光合细菌0.6~0.8千克/亩;在水稻允许情况下尽量加深水层。
(2) 饵料投喂:暂养池撒开扣蟹苗至7月上旬投喂优质全价饲料、小鱼虾为主;7月中至8月中投喂以青饲料为主,兼小鱼虾田螺河蚌等;8月中旬后改投高蛋白精饲料为主,同时搭配新玉米、新高粱等。
(3) 科学施肥 养蟹稻田旋耕前亩施有机肥100千克;缓青肥和追肥少用勤施,每次施肥量不超过3千克/亩。
(4) 病害防治 扣蟹放养前用生石灰(70千克/亩)带水10厘米消毒,以补钙为目的大田每亩泼洒20千克生石灰。扣蟹入池前用3%盐水或者
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
(5) 养殖各阶段按时监测水氨氮值、溶解氧含量、ph值、
亚硝酸盐,采取换水等措施调节适合水稻生长与河蟹生长脱壳的数值区间。
参考资料
盘山模式 中国共享.www.erlihexie.com.2013\u5e742\u670816\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