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点将台,是北京市昌平区二级文物,位于居庸关和八达岭老路右侧山涧中,是一块平地突起的巨石。据传穆桂英曾在该石上乘马点将抗击金兵入侵,石面上多处马蹄印为证。
由来
= 过了四桥子村,再往里走一里多地,有一块高三米,平面约有五、六十平方米的巨石独卧沟中。石上刻有“仙枕”二字。名叫仙枕石。当地人说,穆桂英曾站在这块巨石上点过将,所以也叫穆桂英点将台。传说,辽兵进犯中原。穆桂英挂帅大战辽兵,杀得辽兵节节败退。正当她率领大军乘胜追击时,突然分娩了。败退到居庸关北的辽兵得知此讯,以为有机可乘,立即停止败退,准备卷土重来。刚刚分娩不到三天的穆桂英,接到紧急战报,心中很是恼火,立即披挂上阵,去退敌兵。众将官急了,忙上前劝道:“元帅,辽兵反攻,自有我们抵挡,你身体要紧,还是留在账内,不出去的好。”穆桂英说:“辽兵反攻,战情紧急我身为元帅,怎能坐账不出呢!”说着。把婴儿交给丫环侍女看管,马上传令大小三军将领,带领人马速到边关听点。
众将领见元帅月子中不顾身体虚弱,还要出征抗敌,都深受感动。不多时,就都带领兵马到点将台前听点了。
且说辽邦兵将,正准备拔马回头,反攻宋营时,忽见穆桂英披挂整齐,威武地站在点将台上点将,都怔住了。看来说穆桂英分娩是谣传,不能上当。于是赶忙又往北退去,一直退到八达岭外。至今那个点将台上还留着穆桂英脚印和二十八个账棚杆眼呀!
相关景点
穆桂英坡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矿区(位于矿区口泉镇)
穆桂英坡:位于矿区口泉镇,宽13米,呈东西走向,相传宋辽交兵时,穆桂英曾率军驻扎于九寨,时常骑马下山经过此处。
后人仰慕英杰,遂将此处称为穆桂英坡,以示纪念。
穆桂英洞
穆桂英洞位于鹤山区姬家山乡娄家沟村西2.5公里处的凤凰山腰上,该山海拔440米,山势险峻。
相传北宋时期杨门女将穆桂英抗击辽国时,在这里安营扎寨。在位于东部10余里的一个大场子里习武练兵(后称教场村),与辽兵对峙。山下有一开阔地,中央有一平台,高约2米,长3.5米,宽4米,为穆桂英点将台。
穆桂英洞为天然形成,洞高4米,宽7米,深10米,且洞中套洞。洞顶是嶙峋怪石,外侧有石柱天窗,上可望突兀群峰,下可俯溪流深渊,景色可谓“秀如峨嵋,难似蜀道,险似华岳”。
穆桂英洞前,一块光滑的石板上有四个石窝,相传是当年树“穆”字杏黄大旗的旗杆窝。
这旗杆窝有着不寻常的来历。传说当年辽国军兵进犯宋朝,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染河水,双方正在难分难解之际,忽然,一阵狂风骤起,只听“咔嚓”一声,山峰上悬挂的“穆”字杏黄大旗的旗杆被拦腰折断。辽兵见帅字大旗倒了,立时威风陡长,拼力冲杀,而宋军渐渐立脚不住,情势万分危急。这时穆桂英身边的一位大将叫焦赞,此人身长一丈,面如锅底,神似金刚,只见他一个虎步跳到旗杆座边,抱起大旗杆窜到旁边突兀的青石板上,站好马步,运足力气,喝声:“起!”那大旗杆便稳稳地立了起来。宋军将士见“穆”字大旗复又随风飘扬,军威大震,一阵猛杀,辽兵大半中箭着枪,少半逃回辽营。
辽军败退以后,焦赞才松开了旗杆,可那三丈高的大旗杆,自个稳稳地立在那里。原来旗杆的下端已被焦赞捅进青石板中,足有二三尺深。从此,青石板上便留下这个千古不朽的纪念。以后世世代代,上山的人们总要在这青石板前逗留一会儿,深情地抚摸着旗杆窝,追忆当年好汉焦赞的壮举和杨家世代忠良的业绩。天长日久,青石板磨平了,旗杆窝也磨浅了。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