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1954年8月出生于生于安徽省定远县,大气动力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75年9月,穆穆考入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7月)、理学硕士学位(1981年7月)。
1981年8月,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安徽大学数学系助教(至1982年3月)。
1982年4月,考入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1985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担任讲师(1987年3月)。
1987年4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89年3月)。
1989年4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在该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89年4月-1992年12月)、研究员(1992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3年-)。
199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首届)资助。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9年5月,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担任研究员(至2010年12月)。
201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2024年11月,当选为中国气象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穆穆主要从事大气-海洋动力学及天气与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在大气与海洋运动的非线性(不)稳定性方面,对于两维正压、多层斜压和三维连续层结准地转模式,建立了Arnold第二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在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提出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CNOP)方法;用该方法研究了厄尔尼诺春季预报障碍,海洋热盐环流对淡水通量扰动的敏感性等问题;揭示了研究可预报性问题时,使用CNOP方法考察非线性过程的重要性。
截至2014年,穆穆在中国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代表论文
穆穆多次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他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如EGS(欧洲地球物理学会),IUGG(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盟大会),IAMAS-IAPSO(国际气象和大气科学协会与国际海洋协会会议)。在AOGS和IAMAS 等重要的国际会议上担任分会共同主席 。曾在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法国动力气象实验室与夏威夷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进行过合作研究。
截至2014年,穆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研究专题等多个项目。
承担项目
200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人才培养
2006年,穆穆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段晚锁毕业论文《非线性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笃风正”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穆穆对准地转运动,建立了Arnold第二非线性稳定性判据。在可预报性研究方面,提出了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研究了ENSO、热盐环流、阻塞高压、台风与黑潮等的可预报性,并取得了系统的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穆穆的教学风格也十分风趣,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把晦涩的物理概念讲解得十分透彻。(中国科学院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