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楼阁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
司马迁《
史记·天官书》。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七》:“邵尧夫(雍)犹空中楼阁。”
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空中楼阁”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财主,愚蠢又无知,却经常自以为是,干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财主家里去做客,见到人家住的是一座三层高的楼房,既高大又雄伟,特别是站在第三层楼上,还能看见远方美丽的景致,他心里十分羡慕,想道:“我也要建一座这样的楼房,这样我就可以每天站在楼上喝茶观景了!”
要建楼房,钱自然是不用愁的。他回到家里,马上叫人请来一名泥瓦匠,吩咐道:“给我建一座三层楼房,越快越好!”
于是泥瓦匠立刻动工,他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
几天以后,财主来到工地,他东瞧瞧、西望望,见他的三层楼房还没有影子,心里非常焦急,就问泥瓦匠:“你这是建造的什么房子啊!我要的三层楼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按照您的吩咐正在建造吗?这就是第一层。”
财主惊呼道:“第一层?这么说,你还要建第二层?”
泥瓦匠大声地回答:“这有什么问题吗?”
财主勃然大怒道:“蠢东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层楼房,叫你建造的也是第三层楼房,第一层、第二层我都有了,还建它做什么?”
这个财主真是可气又可笑,没有第一层、第二层楼房,哪里来的第三层楼房呢?做事情要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否则我们的理想就会像这个财主的空中楼阁一样,只能是虚幻的。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有先后,物有次序,盖房屋必须从平地建起,地主想要的空中楼阁不可能存在得。同样的道理,任何事都有应遵循的内在规律,都要一步一步去实现。一步登天这种违背规律的干法是不实际的,包括学习、工作、生活;只有不断地慢慢积累,才能实现最终目的。
成语用法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北宋·
程颢《
二程遗书》卷七:“邵尧夫(雍)犹空中楼阁。”
元·侯克忠《邵子无名公传》诗:“醉里乾坤元广大,空中楼阁更高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清末民初·
金松岑《
孽海花·第二十一回》:“但在下这部孽海花,却不同别的小说,空中楼阁,可以随意起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