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造瘘术是一种暂时性的部分造瘘术,多用于插管式造瘘,即将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内,经腹壁引出并固定。
总述
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空肠造瘘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早在1858年就有学者采用空肠造瘘的方法对无法手术的胃癌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目前,外科空肠造瘘已发展出多种术式,包括隧道式空肠造瘘术(Witzel空肠造瘘术)、Roux-en-Y空肠造瘘术、穿刺针导管空肠造瘘术(needle catheter jejunostomy,NCJ)以及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laparoscopic jejunostomy,PLJ)。这些术式大部分在治疗原发肿瘤疾病手术时附带完成,也可以单独实施。
O’Regan PJ以及Scarrow GD两位学者在1990年首次报道了腹腔镜下开展外科空肠造瘘的技术,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以及器械的不断更新与改良,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已成为外科空肠造瘘的主要方式。腹腔镜下空肠造瘘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腹部操作,另一类是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将空肠提至体外完成操作。全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由于更加微创,在临床应用较多。目前,国内外已有单孔腹腔镜下空肠造瘘的技术报道。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空肠造瘘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切口更小、术后康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发生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概率明显下降,而且护理更加方便,因而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各种外科空肠造瘘术均可能发生肠梗阻、腹壁感染、
肠外瘘、造瘘管移位滑脱等并发症。因此对于需外科空肠造瘘置管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治疗途径的患者,应根据其临床状况的不同,选用适当的个体化肠内营养通路。
适应证
1.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胃肠吻合口瘘、营养不良者。
2.食管狭窄,不能进食、全身营养不良,而狭窄又不能用手术解除者。
3.胰头、壶腹癌致梗阻性黄疸,无法施行切除术,行胆道内引流术又无条件时,胆汁可经胆道外引流,再自空肠造瘘返入肠腔。
4.急性重型胰腺炎术后估计短期内不能进食,可经空肠造瘘补充营养。
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造瘘管长短适宜,避免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时管子扭曲、受压或造瘘管脱出。
2.保持通畅:每次灌食前后均需用少量温开水冲洗管子防止管子堵塞。
3.注意滴注营养液要低浓度、小剂量,逐渐增加速度,灌注饮食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4.做好记录:每日记录灌注食物的种类、总量及时间,并计算总热量。
5.营养液需现用现配,保证匀速滴入,滴入食物之前用过滤器过滤,避免残渣堵塞管腔。注意维持温度在38℃左右。
6.每日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并在造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7.滴注瓶及配制器材应每日消毒,防止胃肠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