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甲弹是一种典型的
动能弹,依靠弹丸强度、重量和速度穿透装甲的炮弹,现代穿甲弹弹头很尖,弹体细长,采用钢合金、贫铀合金等制成,强度极高。
分类
按结构和性能,分为普通穿甲弹、超速穿甲弹、超速脱壳穿甲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①普通穿甲弹。包括尖头穿甲弹、钝头穿甲弹和被帽穿甲弹三种。其特点是弹丸直径与火炮口径相同,弹体较厚并采用优质合金钢制成。多数弹装有炸药(包括穿甲爆破弹和半穿甲弹等),少数不装炸药的称实心穿甲弹,装有燃烧剂的称穿甲燃烧弹或穿甲纵火弹。一般由风帽、被帽、弹体、炸药、引信和曳光管等部分组成。风帽的作用是减少空气阻力,被帽用于保护弹体头部穿甲时不致破坏并防止跳弹,曳光管用于指示弹丸的飞行弹道。
②超速穿甲弹。包括线轴型超速穿甲弹和流线型超速穿甲弹两种。弹体内装有一个次口径、高硬度、高密度的金属弹芯(如碳化钨)。贯穿钢甲时,比动能大,能击穿法线角不大的厚装甲。但弹形差,飞行阻力大,速度衰减快,一般只适用于近距离作战。
③超速脱壳穿甲弹。包括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和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两种。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弹芯材料和性能与超速穿甲弹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固定弹芯的弹托,出炮口后会迅速脱落,以减小飞行阻力。由于弹体结构受到旋转稳定性的限制,弹体的长径比(弹体长度与直径之比)小,穿甲威力有限,在贯穿大着角装甲时易折断或跳飞,严重影响其穿甲效能。在中大口径火炮上,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已逐渐被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所取代。
④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由次口径的飞行部分和脱落部分组成。飞行部分主要由风帽、被帽、弹体和尾翼等组成。弹体通常由优质合金钢、钨合金或铀合金等材料制成。尾翼有5~6片,起稳定飞行的作用。脱落部分包括弹托和弹带等。弹托大多由2~3瓣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用弹带和紧固环固定。发射时,弹托用来支撑弹体和在炮膛内密闭火炮气体,飞出炮口后,在空气阻力作用下自行脱落。与其他穿甲弹相比,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更高的初速和长径比,飞行速度损失小,大着角撞击目标时不易跳飞,贯穿能力强,是对付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有效弹种之一。
发展
穿甲弹最早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用于海战,主要对付铁甲战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出现后,野战炮普遍装备了普通穿甲弹,攻击带有装甲防护的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重型坦克,装甲厚度达150~200毫米,为了击穿这类厚装甲,发展了一种由硬质合金弹芯构成的超速穿甲弹,其威力比普通穿甲弹高得多,但是弹形不好,飞行阻力大,速度衰减快,有效射程近。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又研制出流线型超速穿甲弹和旋转稳定的超速脱壳穿甲弹。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击毁复合装甲主战坦克,研制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体材料由合金钢或高密度的钨合金制成,使穿甲威力有了较大的提高。70年代,开始用高密度、高强度、高韧性的铀合金制造弹体,并且增大长径比,其穿甲能力比钨弹更强,后效更好。90年代,杆式穿甲弹向高初速、小弹径和大长径比等方向发展,使穿甲威力和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进入21世纪,小口径穿甲弹主要发展用碳化钨、钨合金、铀合金作弹芯的超速穿甲弹和旋转稳定脱壳穿甲弹,有些国家发展了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现代小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初速已经达到1350米/秒以上,有效射程提高近1倍。中大口径穿甲弹重点发展钨合金、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厚度可以达750~900毫米。
未来穿甲弹的发展趋势:①提高穿甲弹的比动能和侵彻能力,特别是侵彻复合装甲、贫铀装甲和反应装甲的能力。大口径杆式穿甲弹的初速可达到1800~2000米/秒。②研究新材料、新结构,如采用复合材料和增强纤维的重金属材料作弹体,应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或复合材料作弹托。③发展135毫米或140毫米等大口径穿甲弹,其初速可达到2000米/秒左右,穿甲厚度可以达1000毫米。④将精确制导技术、火箭增程技术等与穿甲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穿甲弹的有效射程和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