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耳
汉语词语
穿耳,汉语词语,又称“打耳洞”。妇女妆饰习俗,在耳垂上穿上孔,以佩耳环、珠玉等。
起源
其俗起自远古,先秦时始见记载。一说起于南方少数民族。《庄子.德宗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指甲)剪,不穿耳。”成玄英疏:“夫帝王宫闱,拣择御女,穿耳剪爪,恐伤其形。”郭庆藩集释:“家世父曰:不爪剪,不穿耳,谓不加饰而后本质见。”《汉书王莽传》:“百岁之母,孩得之子,同时斩断,悬首竿杪,珠珥在耳,首饰犹存。”《古诗为焦促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镜花缘》第三三回:“林之洋只疼的喊叫连声。两耳穿过,用些铅粉涂上,揉了几揉,戴了一副八宝金环。”
穿耳位置
耳垂位于耳廓的最下部份,其皮肤薄而细嫩,皮下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无肌肉和软骨,易于穿孔。耳眼穿孔的部位通常是因人而异的,主要根据个人的耳垂形态、要求及职业特点和耳环开头大小来决定的。一般耳眼孔的位置应在耳屏切迹于耳垂下缘的垂线上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采用仪器
二氧化碳激光枪、电离子治疗机、手持式弹簧枪等。
注意事项
穿耳眼时,手术器械是经过严格消炎的,手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避免细菌及乙型 肝炎 和其它传染病的感染。
穿孔前应常规消毒耳前、耳后和耳孔等部位,术后每日消毒1-2次。
穿耳眼手术做完后,7-10天内应保持耳垂处干燥清洁,不要随便牵留在耳眼上的线环,避免感染。洗脸、洗头时,应避免接触污水、污物,保持创面的干燥。
术后10-15天,创面愈合后,方可配戴耳环。
穿耳的禁忌
1。月经 期间应禁止穿扎耳眼,因为此时全身各器官充血,抵抗力相对下降,穿耳眼容易导致出血和感染。耳垂患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皮肤疾病的人,应在炎症控制和 皮肤病 治愈后方可穿扎耳眼。
2.疤痕 体质的人,否则穿耳眼容易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疤痕疙瘩,影响美观。
3.对金属饰物 过敏 的人,最常见的致敏金属是镍,一旦发生过敏,即可引起周围的皮肤红肿、瘙痒、淌黄水等接触性 皮炎 的表现。这种情况下,要立即摘去耳环,愈合可改换其它材料的耳环。
参考资料
穿耳.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26 17:21
目录
概述
起源
穿耳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