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起睛高,中医病名。又名睛高突起,睛胀。症见目睛高突胀起,疼痛难忍,目赤泪热,眼珠转动失灵,视力下降。似今之炎性突眼。多因风热火毒,上冲于眼。治宜泻火解毒。内服退热桔梗饮子或郁金酒调散加减。外以疏风解表之品薰洗之。
名词解释
突起睛高病名见于《秘传眼科龙木论》。突起睛高多因风热火毒攻目所致。以发病急,单侧患眼突起、疼痛,白睛红赤、肿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外障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突起睛高类似于西医学之急性炎症性突眼,多为急性眶内炎症,如眼眶蜂窝组织炎、眶骨膜炎、眼球筋膜炎、全眼球炎等引发。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因
风热火毒攻目。
病机
1、风热邪毒侵袭,脏腑积热,外邪内热相搏,循肝经上攻于目,致眶内脉络气血郁阻而为。
2、头面疖肿、丹毒、鼻渊、漏睛疮等病灶的毒邪蔓延至眶,火毒腐损血肉所致。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病前有感冒,眼珠、眼眶周围或全身感染史。
2、起病急速,多见于单眼。眼球突起,转动不灵,胞睑肿胀,白睛红赤肿胀,甚则脱出睑外。
3、初起眼球剧痛,热泪如汤,视力下降,头痛发热,重者恶心呕吐,甚则神昏谵语。波及目系可引起失明。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
5、X线、眼超声及CT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病证鉴别
鹘眼凝睛:为双侧眼球渐渐突起,病势缓,且伴心烦少寐,倦怠易出汗等全身症状,白细胞不升高,眼无红肿疼痛。
相关检查
1、眼部检查: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珠或眶内灌脓,睛高突起,甚至高突出眶,转动失灵。最终可溃穿组织,脓汁外流。眼珠溃脓者则珠堪目盲。全身常伴发热头痛,甚至恶心呕吐。严重者,高热昏迷,病情危重。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眼外肌轻度肿大;球后脂肪垫扩大,光点分散;球筋膜囊积液,表现为球壁外弧形无回声区;如脓肿形成则可见不规则暗区,间杂回声光斑。
(2)CT扫描:可显示眶内脂肪区密度较高;脓肿形成后则为不规则高密度块影,均质而不增强。
辩证论治
辩证要点
风火热毒攻目,火热不止则胞睑、白睛红赤肿胀,眼珠或眶内灌脓。邪毒内侵,正邪相搏,故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风火热毒内盛之象。火毒炽盛,煎熬营血,腐蚀血肉则眼部灌脓,高突出眶,头眼剧痛。火气上逆,胃气不降,故面赤气粗,恶心呕吐。火毒入营,内陷心包,壅闭清窍则壮热神昏。小便黄赤,舌质红绛及脉数皆里热炽盛之候。
治疗原则
本病为眼科急重症,临证须循证求因,标本兼治;若病情危急者,宜中西医综合治疗。
证治分类
内治
(一)风火热毒炽盛
症状:眼症如上,全身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剧烈,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邪。
方药:内疏黄连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大黄、赤芍、当归、槟榔、木香、薄荷、桔梗、甘草。
(二)火毒内陷
症状:前述眼症严重,头眼剧痛,恶心呕吐,壮热神昏,面赤气粗,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解毒,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或送服安宫牛黄丸。
常用药:犀角、生地、丹参、黄连、银花、连翘、竹叶、玄参、麦冬。
外治
1、应用抗生素,可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
2、脓成者,应手术治疗,在波动最明显处切开排脓。
其他疗法
单用中药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或病情危重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配合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转归预后
本病发病急,来势猛,治不及时,邪毒蔓延,可致毒入营血,邪陷心包而危及生命。
预防调护
1、面部若有疖肿等感染病灶,应积极治疗,并切忌挤压和过早切开,以免邪毒扩散。
2、发病后应卧床休息,避风寒,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食荤腥食物,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