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 L.)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窄叶芍药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茎无毛;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花单生茎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花瓣约紫红色,长圆形;蓇葖无毛;种子黑色;花期5-6月,果期8月。
形态特征
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厘米。茎高50-70厘米,茎无毛。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9-17厘米,宽8-18厘米;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6厘米,宽3-8毫米,稀1厘米以上,顶端渐尖,全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
叶柄长1.5-9厘米。
花单生茎顶,直径5.5-7厘米;苞片3,
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3-1.5厘米,萼片3,宽卵形,长1.5-2.5厘米,带红色,顶端具尖头;
花瓣约9,紫红色,长圆形,长3.5-4厘米,宽1.2-2厘米,顶部啮蚀状;花丝长4-5毫米,花药长圆形;
花盘发育不明显;心皮2(-3),幼时被疏毛或无毛。蓇葖无毛;种子黑色。花期5-6月,果期8月。
产地生境
窄叶芍药分布于中国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在欧洲东部、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蒙古也有分布。生在海拔1200-2000米的针叶林下或阴湿山坡。
生长习性
窄叶芍药喜肥怕涝,喜阳光,怕遮阳。也较耐荫,耐寒,喜湿润,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壤土为宜,栽在土壤粘重和低洼积水的土地上极易烂根。芍药春季发芽后生长迅速,开花后生长停止。秋季经霜后,地上部枯死,地下部还继续生长。生长适温15~25℃。
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为分株或播种繁殖。
可用株丛,选在9月或3月底-4月初顶芽破土而出的时间。要注意分根,可把根部保留15厘米,合理施肥。栽前施有机肥,花蕾形成前施氮磷钾复合肥,花蕾形成期少施磷钾肥,花后施氮磷钾复合肥,果未形成时摘除。
栽培技术
挖取两年左右生单株或丛生的数株,对丛生的分根一株处理伤口处可涂木碳粉防腐。
引种移栽至苗圃地。首先挖栽植坑30厘米×40厘米,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然后分根单株种植,可施有机肥0.6公斤拌土,并覆土一层栽植,埋土后压实。
浇水。栽后浇足水,隔数天后看土壤干湿度,保持土壤湿润,为有效田间含水量,直至成活及成活后,期间除草,中耕。10月底秋灌一次,11月中旬视土壤湿度可灌一次越冬水。
物候观测和管理。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植株中耕。翌年3月底窄叶芍药顶芽破土而出3-5厘米,红褐色,此时施氮磷钾复合肥促进植株生长,利于花蕾生长。4月中旬花蕾形成,植株高度在30厘米左右,需除草中耕,施磷钾肥并浇水,促进花蕾膨大,延长花期,并使花朵颜色鲜艳。5月上旬浇一次水,除草中耕,5月中旬-5月底花开,紫红。果期5月底-7月,为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可于开花后及时摘除。5月下旬浇水一次,除草中耕。6月中旬除草中耕,施氮磷钾复合肥浇水,补充开花消耗的养分。此后每隔20天浇一次水,除草中耕一次,直至10月底秋灌一次水,11月中旬将枯茎叶剪除,视土壤湿度灌一次越冬水,保持土壤湿度,为有效田间含水量。
病虫防治
锈病:危害植株叶片,可喷施1:1:160波尔多液,从4月中旬起到5月中旬止,每10天喷一次。红斑病。危害叶片和花瓣,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自萌芽起,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
褐斑病:主要侵染叶片,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进行喷施防治,连续3-4次,每隔10天喷一次。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进行防治。
白绢病:此病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生,病状表现为根茎部长白色菌丝,可在花后每15天喷一次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连续喷4-5次。
蚜虫:用铲蚜杀灭。
蚧壳虫:可用速蚧杀灭。
红蜘蛛:用三氯杀腊醇杀灭。
蛴螬:用5%辛硫磷颗粒1-5克拌沙土25倍于傍晚撒地防治。
主要变种
块根芍药(变种)
该种与窄叶芍药的区别:心皮3(-2),密被淡黄色柔毛,蓇葖密被黄色柔毛;叶裂片通常狭窄,宽在1厘米以下,有时可达1.厘米。
分布于中国新疆西北部。生海拔1100-1700米间的山坡草地及林下阴湿处。在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窄叶芍药的花及根可入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有活血散淤、解毒消肿、清热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胸肋疼痛、腹痛、痛经、瘀血腹痛、经闭、吐血、衄血、目齿肿痛、痈疖疮疡、跌打损伤等症,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园林价值
窄叶芍药花形美,艳丽,可用于园林绿化景观营造。在园林中成片种植,花开时十分壮观,适合公园、花坛、绿地种植,可作花境,亦可在林地边缘栽植,配植矮生、葡匐性花卉,还可单株或数株栽植,欣赏其花色,并可栽于以芍药构成的花园,其园林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