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北京的马路上,常见有人窝着
脖子,背着东西健步疾走。这是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妆的。这种行业在
老北京七十二行中叫“窝脖儿”,也叫“扛肩”的。这个行业干久了,窝脖人都留下残疾。一般从业者脖子上都会留下一个大包(肉垫子)。有人还被压成驼背(北京人叫“罗锅子”)。
“窝脖儿”的“窝”法是:先将物品摆在一长二尺五寸、宽一尺七八,用软
线绳捆好的长方木板上,然后请二人抬起,放在“窝脖儿”的肩上。窝脖人要在脖子上垫好一根板条(这条板的下面铺有棉布垫),蹲身低头将物件“窝”起。走时,他只用一手扶大木板边,一手前后甩动,二目向前平视,迈大步疾行。到地方后,下肩时也由二人抬下。
“窝脖儿”也须有一定的技能,没有技能就“窝”不了那些又长、又高、又重、又易碎的物件。比如“窝”夹几案,一条案有一丈三四尺长,外行人确是“窝”不走的。“窝脖儿”的还得善走,有
健步如飞的本领。另外,“窝脖儿”还须有拆装各式
硬木家具的本领。如果不会拆,有些东西就“窝”不走。像“
罗汉床”,不拆开运,扛在肩上,就像“窝”着一个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