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亦称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是指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内及其毗邻的心房组织之间,特别是窦房结有病变的患者。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多。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
病因
大多发生在年老有器质性
心脏病的患者。常见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冠心病患者,也可见于心
肌病、风湿性
心脏病、
高血压性
心脏病、先天性
心脏病、肺心病等。
临床表现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多,约占60%。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为几秒到几小时,平均为130次/min。患者多数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仅少数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诱发心动过速,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发作频度可逐年增加,发作的持续时间随病程亦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检查
1.心电图检查
典型心电图表现:①由连续3个以上的窦性
期前收缩组成的心动过速:频率为100~16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②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相同或相似。③P′-R间期的长短与心动过速的频率有关。但通常大于0.12s,小于0.20s。④R-P′间期>P′-R间期。⑤心动过速终止前P′-P′间期可突然延长。⑥心室率规则也可不规则。⑦心动过速呈阵发性。⑧
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及终止心动过速。
2.电生理检查
(1)适时的心房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2)可有明显的、较宽的诱发窗口。
(3)可反复重复诱发和终止心动过速。
(4)迷走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
(5)心动过速的诱发与房室传导延缓或房内传导延缓无关。
鉴别诊断
(1)SNRT通常是窦房结有病变,而
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病理状态的反映,但窦房结是正常的。
(2)SNRT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发作持续时间大多很短。而
窦性心动过速常逐渐发生、逐渐停止,无突发突止的特点,持续时间也长。可达几小时,几天或更长。
(3)SNRT食管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可被诱发也可被终止,而
窦性心动过速者不能被诱发和终止。
(4)SNRT经刺激迷走神经可被终止或频率明显减慢,而对
窦性心动过速者仅能使其频率暂时减慢,而不能使其突然终止。
2.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心动过速,其特点是心率常更快,持续时间长,药物反应差,常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
肌病。
(1)IART时心房相对不应期导致房内传导缓慢,而SNRT的窦房折返时无房内传导延迟的其他所见。
(2)IART时心房回波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3)心内电图记录时可见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
(4)IART时改变右心房刺激部位常不能重复,而不同心房部位的刺激可重复诱发窦房折返。
自律性
房性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发作时频率较快,心房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比变异明显。
5.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后者发作时R-P间期>P-R间期,但其P′波是从心室逆传心房,故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的P-波方向相反。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可与SNRT相区别。
治疗
1.药物治疗
(1)β受体阻滞药 通常选用口服制剂即可。例如:普萘洛尔(心得安)口服;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β受体阻滞药对一部分病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药者,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维持才能停药。
(2)钙拮抗药(维拉帕米)、洋地黄、胺碘酮等药物对多数患者有稳定的疗效 ①维拉帕米(异搏定);②地高辛;③胺碘酮口服,心动过速控制后减量。
(3)腺苷 腺苷对其他类型的
房性心动过速终止无效。其机制不清楚。
2.非药物治疗
预后
通常预后良好。
预防
1.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