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发桥,原名
力乏桥,位于
如皋县北(今
海安城东镇境内)。
众所周知,有河就有桥。自刘濞开凿上官运盐河,立发附近就有了桥。后来到了宋代,人们在老通扬河(即上官运盐河)与串场河交汇处的河口建一石桥,仍名“立发桥”。此桥高四丈五尺,长九丈余,桥面宽一丈五尺许,两坡各有石阶数拾级;两侧建有石栏,精雕“二龙戏珠”图案;桥下建拱形桥门,可通舟楫。由于地处江海平原,又为上官运盐河入海通道,蔚为壮观。
岁月更替。立发桥建成后因地处交通要津,桥下行船,桥上通人并杂有车辆,使用频率过高,加上年久失修,终致毁损严重。清雍正十一年(1733)冬,海陵宫殿臣携妻吴夫人出资修建,改名“力乏桥”,并刻石留存。后因长年泄洪,大水冲击,至清咸丰十一年(1861)五月,桥身几乎倒塌。地方人士联名奏请县令晓谕城乡盐场集镇富户募捐,乃重修立发桥,并于同治元年(1862)立碑记之。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淮南发大水,立发桥被大水冲塌一桥垛,轿马行人只能远途绕道,百姓怨恨嗟叹。两江总督周建德到淮南巡查盐政,告诫地方官史要将立发桥重新规划营造。吴县叶瀚甫来扬州经理盐政,自愿出资5千元,由此带动乡邑百姓纷纷捐助,遂筹款十万余元,由汪云龙总督办理,费时六个月,于民国三年(1914)夏末告竣。时里人撰联刻石:“西迎淮委水,东锁海天潮”。又撰:“发繇亭指千帆影,捍海堤横万灶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