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运动
清末立宪派为早日实现君主立宪而发起的政治运动
立宪运动,是清末立宪派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开展的政治运动。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国后,梁启超杨度张謇等在各地积极鼓吹君主立宪,并在苏、浙、鄂等省建立预备立宪公会等立宪团体。1907年梁启超在东京成立政闻社,大肆鼓吹立宪。1907年至1910年张謇等人先后三次发动领导国会请愿运动,请求清廷速开国会,施行立宪。清廷采取欺骗和压制两面手段,1911年5月“皇族内阁”成立,立宪派幻想破灭。内部逐渐分裂,不少人转而倾向革命。
运动经过
清末立宪派为促进清政府早日实现君主立宪而发起的政治运动。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次年七月正式宣布“预备仿行宪政”。资产阶级改良派表示欢迎,并分别成立上海预备立宪公会、湖北宪政筹备会、湖南宪政公会、广东自治会。三十三年康有为宣布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梁启超在东京组织政闻社。是年秋,各省立宪派相继上书清廷要求召开国会,早行宪政,有的还派出代表赴京请愿。
三十四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宣统元年(1909)各省成立咨议局,立宪派占优势。十一月,江苏咨议局长张謇出面邀集十六省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开会,组成请愿代表团,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活动。
十二月六日(1910.1.6)第一次递交请愿书遭清廷拒绝。二年五月初十日第二次呈递请愿书,又被拒绝。九月又发动第三次上书请愿运动。清廷被迫于十月初三日宣布预备期由九年缩短为五年,定于1913年召开国会,并下令禁止请愿活动。三年,皇族内阁成立,立宪派上书力争重新组阁,遭到清廷拒绝。立宪运动遂告破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21:32
目录
概述
运动经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