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名涛(1907年7月23日—1985年1月9日),男,
汉族,出生于北京,籍贯浙江
宁波,中国电机工程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
人物生平
1907年7月23日,章名涛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的一个商人家庭。
1913年,进入北京虎坊桥小学读书,二年级之前,转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8年,考取上海圣约翰中学(当时的教会学校)。
1924年,到英国纽加索大学攻读电机工程专业大学本科。
1927年,获得英国纽加索大学工程科学学士学位。
1929年,获曼彻斯特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1930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副教授。
1932年,到清华大学任教,参与筹建电机系,被聘为教授。
1938年2月,随学校西迁至昆明“西南联大”执教。
1945年至1948年,任职于上海电车公司。
1948年8月,离开上海回到清华大学,再任电机工程系主任。
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85年1月9日,因肺炎于北京病逝,享年78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章名涛一直从事电机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1956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并担任电工学科规划制定方面的负责人。
章名涛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电机学》。主要论著有:磁场线图略论、凝电器电机、同期感应电动机、同步机在周期性振荡中的阻尼系数、评兰司道夫所著直流电机、单项感应电动机之理论及“张量”分析、税格电动机、单相同步电机的短路电流、三相发电机之瞬变电流、感应电动机与补偿变频机串联之特性及理论等论文,专著《电机的电磁场》,译著《异步电机中谐波磁场的作用》。
1、章名涛.磁场线图略论[J].电工杂志,1933,(2).
2、章名涛.凝电器电动机[J].电工杂志,1933,(4).
3、章名涛.同期感应电动机[J].电工杂志,1933,(6).
4、章名涛.同步机在周期性振荡中的阻尼系数[J].电工杂志,1935,(7).
5、章名涛.评兰司道夫所著直流电机[J].电工杂志,1936,(8).
6、章名涛.单相感应电动机之理论及“张量”分析[J].工程季刊(清华大学),1937,(3).
7、章名涛.税格电动机(TheSchrageMotor)[J].清华大学理科报告,1940.
8、章名涛.单相同步电机的短路电流[J].清华大学理科报告,1940.
9、章名涛.三相发电机之瞬变电流[J].工程季刊(清华大学),1940,(4).
10、章名涛.感应电动机与补偿变频机串联之特性及理论[J].清华大学工学院,1947.
11、章名涛.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12、〔捷〕B·海勒尔和V·哈马塔合著.章名涛,俞鑫昌合译.异步电机中谐波磁场的作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13、章名涛,肖如鸿.电机的电磁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人才培养
章名涛在清华大学,先后新开或主讲过《电工原理》《微分方程》《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电力传输》《配电工程》《发电厂》《电磁测量》《电机设计及制造》《电机电磁场》等十几门课。
在章名涛的带领下,电机系逐步发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并建立了新的教研组,专业学科配置逐步完善,及时地适应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章名涛编写了《电机设计》、《电磁场在电机中的应用》等讲义。
章名涛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认为:“只知原理,不会实际操作,不能成为真正的工程师”。因此,他在讲授完电机设计课程后,总要让学生实地去设计并参与制造。除此之外,他对于青年教师更要求从基本功训练起。章名涛亲自动员,然后请有水平、有经验的教师主讲有关电工、电子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如何写实验报告以及实验中的安全等问题。大家不仅参加听课,而且按照严格的要求从头到尾做好实验,并在下一个学期实际指导学生,然后做出总结。
荣誉表彰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章名涛出生于北京前门外施家胡同的一个商人家庭。
人物评价
章名涛先生是中国著名电机工程专家、杰出的教育家。他把课堂教学当成一门艺术,追求尽善尽美。他埋头工作,潜心学问,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电机系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工作中,为电机系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大学评)
章名涛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黄菊评)
章名涛先生在清华大学执教几十年,把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电机科学事业,为培养中国的电工科技人才,发展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治学严谨,为人清正”是他留给人们治学做人的教诲。(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希评)
章名涛为电工学科的教学和课程体系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清华大学校报 《新清华》评)
他提出并实施了很多富有前瞻性的举措,对电机系和中国电机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