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柏年,别署临昭,一九四八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师事谭建丞先生。通二篆,工分隶,作品古朴遒劲,儒雅俊逸;擅行草,以篆隶之笔贯之,笔法精严,风神萧散。历任浙江省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书协副主席、桐乡市书协主席。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嘉兴市政协书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嘉兴画院顾问、钱君陶艺术研究馆研究员、桐乡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海事大学客座教授。
个人简介
章柏年,别署临昭,桐荫小筑、馨予斋主人。一九四八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师事谭建丞先生。通二篆,工分隶,作品古朴遒劲,儒雅俊逸;擅行草,以篆隶之笔贯之,笔法精严,风神萧散。所作质朴大气,苍茫雄浑,舒缓平直之中蕴含振迅律动,镜面之下洪波涌动,平坦之中奇招跌出,以笃定的“章氏面目”跻身隶书大家行列。历任浙江省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嘉兴市书协副主席、桐乡市书协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书协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嘉兴市政协书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嘉兴画院顾问、钱君陶艺术研究馆研究员、桐乡市书协名誉主席、上海中国海事大学客座教授。
艺术年表
获奖作品及展览:
1979年隶书横幅《大风歌》获《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二等奖;
1992年隶书立幅《锄经堂杂志》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展览》全国奖;
1995年隶书中堂《君陶艺术院记》获《全国第六届书法作品展》全国奖;
隶书对联《集宋人词长联》获《全国第二届楹联展》铜奖;
1997年隶书立幅《澄园题画诗》获《全国第二届正书展》银奖
1991年3月章柏年书法作品在日本富士展出
2002年2月章柏年书法作品在钱君陶艺术研究馆展出
入编重要典藉、主要出版物及入藏:
《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美术家书法家英汉辞典》、《中国现代书画家名人大观》、《中南海珍藏书画精品·书法卷》一、二编。《中国兰亭奖作品集》、《中国书画》、《中国大画家》、《世界知识画报》、《国礼大师》、《当代名家》、《中国书法》、日本国《书道》、《书法》、《人民画报》、《人民艺术家系列专辑·章柏年》、《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艺术大师三人行·沈鹏、欧阳中石、章柏年》、《中外文化交流》。
《章柏年书法作品选》上海书店
《桐荫七家》浙江古藉出版社
《章柏年写书谱》西泠印社
《鸳鸯湖棹歌书画双璧》华宝斋古藉书社
《乌镇古诗百首》华宝斋古藉书社
《古今百家咏嘉兴》华宝斋古藉书社
《般若波罗密多金刚经》鸿宝斋古藉书社
《孙子兵法》鸿宝斋古藉书
《陆羽茶经》华宝斋古藉书社
《司空图袁枚诗品续诗品》自印
《当代画坛名家作品典藏集·章柏年》台湾国立艺术印书馆
《章柏年隶书三名篇》中国文化出版社
《品味经典·章柏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当代书坛名家作品典藏·章柏年卷》中国书店
重要收藏:
中南海
人民大会堂
广东省孙中山纪念堂
嘉兴市博物馆
上海玉佛寺
普陀法雨寺
中国普陀山佛学院等
艺术见解
探索与修持
自我一与书法结缘,浸淫于隶书之中,可谓最久,所得感受,自然为多。我重两汉碑版,更重清乾嘉以来的篆隶大家。不仅是他们把隶书推上了继两汉后的又一高峰,更因为他们在承袭汉风中灵苗独探,各领风骚的创造精神。
我注重缪篆、砖铭,尤其是汉印,这些金石形质、神韵,对丰富我隶中的结字、线条,强化我所崇尚的质朴、方正、遒劲等特征的表现力有极大的补益;我注重大小二篆,尤其是钟鼎和秦鈢,它的古穆气息,自然生动的结构、章法,深刻内敛的线条质感,对加强我高古格调的追求有大补益;我注重通会,所以在吸收的同时,一直不放弃通会的尝试。我曾试着在隶书中假入一定的篆书结构,以期高古,但毕竟痕迹太露;我曾刻意的强调过线形的凝重,但失之太滞涩,乏松灵和清逸;我曾失度的强调格律的谨严,但毕竟太整敕,乏生意;我曾尝试过打乱纵横布局的常态,但自然荡然,刻意昭然;我曾追求过奇肆和倔强,但往往滑入了粗野。甚至曾试图以二十四诗品的格调,对应于书法作品的创作,终因力不能逮而却步了。我不否定这漫长的过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探索的精神不泯。真所谓阴在阳之中,虔诚与叛逆共存。
——章柏年隶书诗品·续诗品·后记
所有的探索和变化,都是人的审美过程和取舍,而审美的取向,取决于内心对品格的崇尚,而这种对品格的崇尚,恰恰是心性涵养的结果。十年前我明确地认识到集中体现中庸正则的儒雅之风格,较之雄浑、古拙、遒丽、倔强,尤其是新奇恣肆等品向,更有正大气象。也是我内心籍此而达修身养性、完善人格目的必须之路。于是我一改往日旧观,服膺伊秉绶。把握住伊书的大气象,参以钟鼎猎碣笔意,凛以古拙和韶秀,出现了当下面貌。
相信心路正踏上大道,故可断言,修持亦将更加勇猛精进。
——日本《书道》·当代中国书家·章柏年
我把书法建成了灵魂安顿之所。三十年前的十五年中,是书法这一灵坛,让我的灵魂免堕孤独、自卑,迷茫和消沉;而后的三十年,同是这灵坛,遍植坦荡真诚、大度堂皇,嵚奇伟岸,中和蕴籍,乃至勇于担当。六十岁一过,生命的本质,思考渐多,我祈求在这灵坛能赐我智慧,赐我至大刚强,赐我平和宁静,赐我无尽的感恩,让我的灵魂处得幸福。由此,我不能忘怀我的先生——澄园老人,一位嵩岳立身,空谷怀物,光风待人,平生以道载艺,以艺辅仁的被誉为“吴越宿儒”,“江南书画第一擘”的谭建丞夫子,我的书法和人生的引路人!
——中华传世名家系列专辑·章柏年
相关评价
秦金汉石通会后别出心裁一枝
——章柏年书法读后
文/驾沧
我与章柏年兄均主攻隶,加上绍兴的老前辈沈定庵先生,对清代伊秉绶的书艺都极为歆慕。如果说沈老以『篆书要写得扁,隶书要写得长』为创作理念,造就了他用笔的清刚婀娜和结体的颀长古雅,那么,柏年的隶书则更强化了伊秉绶求『拙』的观念,把他『方正、奇肆、恣纵、更易、减省、虚实、肥瘦』的作隶决窍,赋予了『奇』的追求。在当今求书界标示出独特的风貌。
中国节画艺术同源而异派千百年来在各自的艺术规律中发展成熟。历史上虽也有以『巧涉丹青』的方法来作书法创新的尝试,但均难以阻挡书法在自身规律的作用一下向前发展的潮流。因而,被孙过庭斥为『工亏翰墨』而被千古书家引以为戒。但是,千百年来书法园地的繁荣固然有赖于书法小体的张扬,然而『书画同源』却足永恒存在着的母题——只要汉字存在和汉文存在——是不容忽视的。简单而浅溥地以『巧涉丹青』的办法来作书法创新,当然是条绝路,然而同为人美术范畴中的书和画,却都始终逃不脱美术原理的作用,这也是不容否定的现实。对于书画而言,美术原理即足指造型和构成的方法。绘画,是以大千世界为造型、构成的对象;书法,则址以汉字、汉文为造型、构成的对象。不同的只是对象,而表现它们的原理却毫无二致。如果同意这个说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书画同源』的母题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造型艺术的概念和名称去定义内涵丰富的书法。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以造型和构成的观念和方法去对待临帖、读帖、习作、创作,甚至藉以构筑自己的风
格和寻求不同作品的多样化表现手法,这个观念和方法是一个绝好的切入点:特别对篆隶而言,更得发挥之利。其实,古人早已在运用这个原理了,智果的《心成颂》、传为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均着眼于字形的塑造。而伊秉绶的作隶『秘诀』更具有现代构成艺术的内涵,只是他运用得更加自觉、更加强烈而已。我与柏年虽未作深入的交流,但他的不少作品似乎回应了我的这个看法。
王福庵先生有一方印章刻道:『非究于篆无由得隶。』陆维钊先生曾与我说起:『以隶求隶是写不出来的。』应该都是他们学隶的心得之谈。当年我不甚了解其中的深意,现在,马齿渐增,就有了新的体会。我们都知道,隶书的成熟是以出现波磔为代表的点画形态变化为标志的,相对于篆书匀真圆转的质朴笔画,是一个很大的进化。因此,学隶之毫无疑问对此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掌握汉隶的写法。
如果说重视形式美的追求与取法大小二篆,是清代隶书得以中兴的原因,那么,应该说离清代不远的现代,仍应重视清人的历史经验,是至为必要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领域也随之拓大,地下文物的得见天日,正是我们幸于先人之处。因此,各种新出土的字迹、特别是历史上各过渡时期的一些书迹,更为我们通会书体的工作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我想,柏年于此也必有新的筹划。当然这就有赖于他的慧眼和机缘了。其实,人同此心,要想在未来的书艺之旅上有新的作为,形式美的强化、个性的张扬,都应该重视书体间的通会作用,才是一条宽广而坚实之路,我相信柏年会同意我这看法的。行文至此,虽意犹未尽,但只能赋以俚句作结了:
别出心裁笔一枝,汀州隶法最相知。
秦金汉石通会后,更感潋园问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