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华,男,汉族,1971年2月出生,江西省抚州市
东乡区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同济大学副校长,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71年2月,童小华出生。
1993年,获得同济大学学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6年2月,在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6年3月至1999年6月,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7月至2000年2月,任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
1999年12月至2012年4月,历任同济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
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
2006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7年,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做访问学者。
2009年,入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
2012年,入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同年5月,任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2015年4月,任自然资源部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8年8月,任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分中心主任。
2021年1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年4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年12月,当选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童小华研究领域方向为行星测绘遥感;研究成果推动了测绘遥感从地球到深空天体、从广域到实时的技术发展,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支撑多项重大工程;他构建了航天重大工程的测绘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包括可信度度量、控制和评估的模型与方法,实现了航天探测场景静态要素可信度量、航天器实时动态数据可信处理和海量遥感空间数据产品可信评估,在中国国内外开拓了空间数据质量研究新方向;其成果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高分卫星和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他带领团队建立了测绘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充分发挥中国航天遥感器的特点,“软硬”结合,保障了航天遥感空间信息的精度和可信度;相关成果后来被用于嫦娥探测器软着陆关键任务、测绘卫星颤振影响下高精度测图等领域。
据2023年11月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数据,童小华发表期刊SCI论文100余篇。
截至2019年9月,童小华出版专著4部。
截至2019年9月,童小华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0项。
截至2023年11月,童小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人才培养
2015年,童小华指导毕业的博士中,有4人同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23年,与王超共同指导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体赛中获一等奖,与许雄、冯永玖共同指导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特等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童小华作为中国在测绘遥感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在研究领域深耕的同时,在人才培养上格外顶真。(文汇APP评)
童小华老师是同济人的优秀代表,甘于长年坐冷板凳,一心埋头做学问。(时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评)
他(童小华)从学生时起,就一直都是最勤奋、最用功的那一个。(原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
程效军评)
童小华对月球和火星探测的行星摄影测量测绘和遥感作出了贡献。(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