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庆炳(1936年-2015年6月14日),汉族,福建
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
文艺学理论泰斗;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人物生平
1953年,毕业于连城第一中学初中,同年考入龙岩师范学校
范卓娅班就读。他不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而且从师范时代起,便喜欢读书、研究和写作。
1955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师范学校,保送考大学。
1958年,毕业于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一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3年,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兼副书记;
1985-1995年,曾任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团委书记。
1988年秋,北师大研究生院与鲁迅文学院合办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和何镇邦被任命为总导师。他同时也教授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徐星、肖亦农、白冰等人的“创作美学”课程。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坛“教父”。
他曾先后出国讲学多次。早些年任越南国立河内
师范大学外语系专家、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近些年又为韩国
高丽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童先生喜欢锻炼,于2015年6月13日前往雁栖湖游览,14日从金山岭长城下山时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9岁。
学术兼职
中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越南国立河内
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1963年-1965年);
阿尔巴尼亚国立
地拉那大学客座教授(1967年-1970年);
韩国
高丽大学校中文系客员教授(1995年3月-1996年2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2000年起);
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兼职教授(2010年起);
创作风格
纵观童庆炳的小说,内容深刻,主题昂扬, 人物生动,读来给人以教益,给人们启迪。小说中多含古今诗 词、谚语、格言,似乎信手拈来,娓娓而叙,自然、 流畅而不露刀斧雕琢痕迹,颇有行云流水之状。作品所涉及 的古今中外的有关知识,极其丰富, 并且多是鲜为人知的,根据行文的需要纳入文章的内容。因而显得具体充 实,饱满丰盈,富有创新意识,深为读者所喜爱。 创造而形成这一特色,又谈何容易,非得广泛的阅读基础和深 厚的生活阅历,以及长期潜心研究学问不可。 而作为一位教授的他,正是具备了这些创作上的优越条件。一如作 者的其他文章,这两部小说也保持了童庆炳的学者型文章的独特风格。
人物成就
他精通俄语、英语、
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对
曹雪芹及其著作的研究也卓有成就,始终是一位在立身、为人、著述、学问诸方面都受人敬重的学者。
红学家刘梦溪在《红学三十年》中肯定了他的毕业论文对
高鹗续写
《红楼梦》后四十回功过评价的贡献。
在北师大执教40年当中,童庆炳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粉碎“
四人帮”之后,他的佳作尤多。作为文学教授,他立足本乡本土,热切希望福建文化繁荣发展,像当年的
严复、
林纾抑或稍后的
冰心时代,跃居全国之首。
童庆炳教授长期致力于
文艺理论研究。先后招收博士生10届共33人,已毕业并获博士学位的10届共32人。仍然每年以超过5人的速度培养博士生。
1982年第五期
《文艺报》发表了他题为《评袁康、晓文的“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一文,对指向《
天云山传奇》的错误批评,首先提出了理直气壮、精辟独到的反批评,此文已收入《
新华文摘》。
1982年第四期《新文学论丛》,他又发表了二万余字的著名论文《长篇小说新作的审美素质初探》。
他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美学、
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有专著和教材18部、主编各种丛书24种。
个人荣誉
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二等奖(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出版的《
现代心理美学》获);
《
文学审美特征论》获第三届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主编的高校教材《文学理论教程》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专著《维那斯的腰带——创作美学》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革命回忆录的新范式 ——读
王于耕同志的〈长江的女儿〉获〈大江南北〉1992年三等奖 3000字。
荣誉称号
全国模范教师;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北京十佳教师
个人专著
著有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合作)、
《淡紫色的霞光》,随笔散文集《苦日子甜日子》,专著
《文学概论》、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文学创作与审美心理》、《文体与文体创造》、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合作)、
《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童庆炳文学五说》、《中国古代意义》、
《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等。
其中26万字的《淡紫色的霞光》, 这是一部描写当代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上,展示了丛 小华及其女友范小乔同他们
前辈在思想性格上的冲突和差异,都写得真切感人,富有回味。
论文
· 原型经验与文学创作北京师大学报1994/3期 1万字
· 审美投射与艺术欣赏 〈名作欣赏〉1990/1期头条 1.5万字
· 自主性 开放性 弹性 刊于〈当代文艺学探索与思考〉1.5万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出版)
· 文学研究的主视角 〈批评家〉1988/2期 8000字
· 文学的结构图式和“格式塔质”〈
北京社会科学〉1988/1期 1.8万字
· 漫谈文学概论课的自学和考试问题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8/4/18 8000字
· 从古典的“移情”说到现代的“
异质同构”说 〈百科知识〉1988/5期 6000字
· 风沙中的
胡杨、
红柳、白刺——悼念黄药眠先生 〈群言〉1987/12期 4000字
· 论文学的格式塔和审美本质 〈批评家〉1988/1期 8000字
· 论艺术想象的意向性和认识性〈文艺理论研究〉1987/5期 1.5万字
· 听泉经验与艺术创作规律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12/8 1000字
· 论审美知觉及其形成过程 〈文学理论研究〉1988/4期 1.5万字
· 从“断片的人”到完整的人——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文史知识1989/1期 5000字
· “虚静说”与“
距离说”——中西审美注意理论的比较研究 《东西方文化研究》1987/1辑 1.5万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完整倾向纪律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9/8 1000字
· “
心理距离”与艺术欣赏 《
名作欣赏》1987/3期 1.2万字
·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7/28 1000字
· 主体心理意象的诗话——谈审美联想 文史知识1989/2期 6000字
· 从拷问自我——关于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再思考 文艺报1989/2/18 5500字
· 从心理定向与美的幻觉——谈审美投射 《
文史知识》1989/4期 5000字
· 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谈审美移情 《文史知识》1989/5期 5000字
· 换另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 《文史知识》1989/6期 5000字
· 论文学的结构原理及其
审美心理学的根据 北京师大学报1987/3期 1.3万字
· 艺术形象:隐与显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7/6/28 1000字· 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谈审美虚静 《
文史知识》1989/7期 5000字
· 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谈
异质同构 《文史知识》1989/8期 5000字
·
黄荃拒改
吴道子“掐鬼图”的启示 北京自学考试报1988/5/8 1000字
· 论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 〈河北学刊〉1989/4期 1.5万字
·
审美想象及其生成的心理机制 〈学术之声〉1989/5期 1.5万字
· 艺术形象:形与神 同上 1987/3/28 1000字
著作
· “艺术形象”等十条 〈文化生活手册〉1987/12月 1万字 (
北京出版社出版)
· 《淡紫色的霞光》(长篇小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25万字
· 《文学理论基础读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3 童写20万字 (教材,与
梁仲华合著)
· 大型〈文艺美学辞典〉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 约1万字 (任主编之一,并撰写“民族性”等条目)·
艾伦温诺《创造世界——艺术心理学》译本序黄河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 8000字
·
文艺心理学(词条) 〈北京社会科学〉1987/4期 1000字
· 《
文学理论导引》(主编并撰写部分章节)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35万字(童写6万字))
· 《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23万字
· 关于文学特征问题的思考 〈中国新文艺大系〉理论集1.2万字
· 文学艺术欣赏辞条(100余条) 〈
中国老年实用大全〉 (
华夏出版社1989年出版) 2万字
· “心物
同构说”(等10 篇) 《新知识手册》 共1万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7月
· 〈文学概论〉(主编) (全国高等教育
自考统编教材 共497万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1990年/3月第二版)
· 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学批评(等5篇)载
徐中玉主编〈文学概论精解〉1万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出版
· 文学与审美 收入《美学、文艺学论文集》 2万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6年出版
· 《
文学概论》上下(与钟子翱、梁仲华合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5年出版 58万字 (被指定为北京自学高考教材)(童25万字)
·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导书》(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 《文学概论》(上、下)
红旗出版社1984年出版 41万字 (〈红旗〉评介过此书)· 〈艺术与人类心理〉(主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共43万字
· 〈写作心理探索〉(金道行著)序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 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下册)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出版 200万字 (7位主编之一) (全书)
· 〈文体、素材、思路〉(江剑锋编著)序
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 3000字
· 高等师范院校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北京师大出版社1982/9出版 2.5万字 (与梁仲华合写) (教育部委托编写)
· 祖母、小溪、山路(散文) 〈农民日报〉1991/12/19 4000字
· 〈
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共65万字(与
黄药眠主编并写“序言”等部分)
·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
中华书局1992年第一版12.7万字
· 生活之帆(长篇小说,与曾恬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7 10万字
· 〈
文学理论教程〉(教材,主编并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共41万字“绪论”等部分)
· 〈现代文学体裁知识〉(小说部分)
北京出版社1980年出版 3万字
· 钢都史诗 北京日报1959/6/3 2000字
· 〈现代心理美学〉(主编并写部分章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出版图书
桃李满天下
童庆炳桃李满天下。国内文艺理论界的知名学者,包括陶东风、王一川、罗钢、李春青、蒋原伦、周小仪等,都曾受教于童庆炳。随着
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外界也逐渐了解到,作家莫言、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刘震云等,也都曾经是童庆炳的学生。
人物评价
童庆炳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学者,几十年来取得很大学术成就,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诺贝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评价)
童庆炳既宽容,又严格。“在思想上宽容,他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在学风上要求严格。(著名学者余华评价)
人物纪念
北师大文学院在童先生的家里设置了灵堂,告别仪式暂定周四(2015年6月18日)。
2015年6月18日,童庆炳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曾经师从童庆炳的知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人到场,表达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