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承桩
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端承桩是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它穿过软弱土层,打入深层坚实土壤或基岩的持力层中。 打桩时主要控制最后贯入度,入土标高作参考。测量最后贯入度应在桩顶无破坏、锤击无偏心、锤的落距符合规定、桩帽和桩垫正常等情况下进行。
基本信息
端承桩主要靠桩端处地层的竖向抗力提供桩的垂直承载力的桩;或指轴向荷载只依靠桩端下岩层或坚实土层的抵抗力支承的桩。不考虑桩身侧面与土间的摩阻力作用。
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条文说明如下:“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分,不能单纯从是否嵌岩来区分,还要考虑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嵌岩深径比和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如图1)。
对于穿过均匀软土层嵌入硬质基岩中的嵌岩桩,由于桩底基岩强度很高,桩底位移很小,桩身位移也不大,此时,桩周土体发挥极限侧阻所需相对位移尚未达到,桩侧阻力无法充分发挥。而硬质基岩所需极限位移能够达到,使桩端阻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嵌岩桩称为端承桩。摩擦桩则主要靠桩身外壁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作为上部荷载的承载力。
阻力产生机制
在荷载传递机制上,端承桩与摩擦桩存在很大差异。相比较而言,大多数端承桩支承在良好土层或岩层上,可见端承桩的桩端支承基础相对较好,桩端反力成为端承桩的荷载抗力主要提供者。我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明确规定:端承桩的中性点位于不可压缩土层的表面。正是由于端承桩的支承基础较好,从而保证了端承桩的沉降幅度较小。许多研究一致认为,端承桩是否产生负摩阻力,只有桩周土体沉降对此产生影响, 端承桩本身压缩变形以及桩端沉降可不予考虑,而且中性点位于土层与桩端持力层交界处。桩身摩阻力的方向取决于桩 - 土相对位移关系。常规的端承桩,在工作荷载的作用下,桩身产生压缩以及向下的刺入变形,而桩周土体未发生变形。在负摩阻力出现的情况下,此时桩周土体出现向下的变形, 而桩身同样也存在压缩变形和向下的刺入变形。此时桩 - 土相对位移关系决定中性点的位置。人们普遍认为不可压缩土层的表面的土体沉降为零,而桩在这个位置的沉降为桩端向下的刺入变形与桩身在不可压缩土层中那部分的压缩变形之和。实际上,不可压缩土层表面处桩的沉降大于土体沉降。因此,中性点位置应该高于不可压缩土体的表面处。中性点的确切位置取决于土体的沉降与桩身压缩变形和桩端刺入变形之间的相对关系。
施工步骤
桩位开挖
施工单位首先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样桩位,确认自己已经根据施工图及勘察报告开挖,且达到了设计要求。报监理验孔(提交验孔申请表)。
验孔
监理工程师应该根据施工图及勘察报告检查是否达到持力层(即否达到施工图要求的持力层:比如是中风化或者强风化岩层及图纸要求的嵌岩深度),如果认为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报甲方(业主)可以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来验孔。勘察和设计单位来验孔,认为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签字验收孔桩隐蔽,监理单位、甲方也必须签字。之后可以进行下部工序。成孔是否达到要求,最终还是勘察和设计单位确认。勘察单位只是在竣工后验槽是错误的,工程竣工时勘察单位应该出据持力层认定报告。
钢筋加工放置
在开挖的同时,能在地面加工的钢筋笼在地面加工好;需要在工作面加工的钢筋,提前下好料,成孔验收合格以后,立即下钢筋笼或者立即组织人员在工作面加工钢筋笼,完成后报检。
混凝土浇注
钢筋笼加工放置完成报检合格后,立即实施混凝土浇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一定要打到位,以确保桩的质量。
沉渣厚度控制
端承桩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桩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
桩基工程
桩基是一项流传很久的建筑方法,在我国建筑历史长河中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已经通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以唐山地震为例,地震之后,建筑学家通过观察当地建筑物发现,采用桩基的建筑普遍受损程度低于普通建筑物。这说明,桩基建筑技术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桩基建筑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量有一定的缩减作用, 可以减少建筑的材料用量。桩基是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等元素组成的桩基础。根据桩身埋入土的深浅程度以及承台与土面接触程度分为两种: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平素我们经常听到别人提到的建筑桩基是低承台桩基。在实际建筑过程中,桩基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桩基上部结构和建筑物的预期荷载对桩基类型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面积小的建筑物需要使用整片群桩的方案来应对荷载大的问题。荷载方向不同桩的布置也有差别,水平荷载为主时桩通常布置角度倾斜来对水平力起到抵抗作用。在桩基工程中,随着其自身不断发展,不同的桩型有不同的特点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按照受力原理来分:第一种,摩擦桩,即桩基的很多荷载并不是靠桩基来承担,而是由桩基周围土壤产生的摩擦力或者是桩身的摩擦力分担;第二种,端承桩。端承桩与摩擦桩截然相反, 它的荷载直接由桩尖的向上支持力分担,无需借用桩基侧身的各种摩擦力阻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3 10:5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