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夜蛾
夜蛾科昆虫纲动物
竹笋夜蛾,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中国的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紫竹、油竹等竹类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 以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者也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影响观赏和竹材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7~21mm,翅展38~43mm;雄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2~40mm。头部及胸部黄褐色,颈板、翅基片黑棕色;腹部淡褐灰色。前翅淡褐色,基部有一大褐斑,亚端区前缘有一漏斗形大褐斑,基线褐色,从褐斑中穿过,内线双线褐色,波浪形,环纹及肾纹黄白色,肾纹外缘白色,中线褐色,粗,锯齿形,后端与外线相接,外线黄白色,锯齿形,齿尖为褐色和白点,肾纹与外线之间有明显褐斑,亚端线黄白色,在2、5脉处内凸,在5脉处内、外侧均有黑尖纹,端线为一列黑棕色长点,亚端线与端线间的后半带棕色;后翅褐色,基部微黄。足深灰色。
近球形,长约0.8毫米,淡黄白色。
幼虫
体长30~45毫米,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白色,亚背线较宽,白色,但在腹部第二节前半段短缺。
长15~26毫米,赤褐色,臀棘4根。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禾本科杂草枯叶的边缘卷皱中越冬;翌年2月底开始孵化,此时竹笋尚未出土幼虫即钻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心叶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状。幼虫在草心中蜕皮2~3次,不再生长,至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幼虫即由杂草转而蛀入笋中危害,先由笋尖小叶中蛀人,取食后再蜕一次皮,爬出小叶,转入咬破笋箨蛀入笋内危害,如遇小竹笋箨较薄,可直接蛀人笋内。幼虫在笋内蛀食18~25天老熟,笋小时可转笋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爬出笋,钻人疏松的土层中结薄茧化蛹,蛹期20~30天;成虫 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当天或隔天交尾产卵,每雌产卵在380余粒;卵产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叶边缘、叶卷内,即以卵越冬。故竹林杂草有无和多寡直接影响此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受害笋清晨尖端无露珠,无光泽,俗称“退笋”,可及早挖除,消灭笋内幼虫。
园艺防治
翻耕除草,消灭草上越冬的虫卵,是防治此虫的关键。
物理防治
黑光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在3月中、下旬出笋前对竹林下和周边的杂草上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l 000~2 000倍液等农药,7~10天喷1次,共需喷2~3次,以消灭草上的幼虫。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4 20:3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