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是现代作家
冰心于1920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将对于“爱”和“美”的呼唤转达给了读者们。全文构思巧妙、联想自然、语言清丽亦描写生动。
作品原文
笑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荧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1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2,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地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地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3滑滑地。田沟里的水,潺潺4地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微笑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地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地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5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6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作品注释
1.苦雨孤灯:形容人的心境多风雨苦痛,感觉孤单寂寞。
2.安琪儿:天使,是“angel”一词的音译。原意为:天使“,在西方文学中常用作天真、美丽纯洁的象征。
3.兀(wù)自:仍然,还是。
4.潺潺(chánchán):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5.濯(zhuó):洗。
6.绾(wǎn):系,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0年,发表于1921年1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刊》第1期,后收入小说散文集《超人》中。
冰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1920年的冰心,正值二十岁的年纪,在此前,她便开始创作小说了,她在中学时代在教会女子学校学习,用她的话说即“中学四年之中……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自己的‘爱’的哲学”,冰心“爱的哲学”具体为母爱童心和自然。《笑》就是这种哲学的图解。那时正是新文化运动热潮时期,在思想上和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文学,而此时,正在逐渐展现新文学形式的雏形,从时间上看,冰心的文章无疑是有开拓精神的。并且,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注入口语白话文形式来表现,在当时具有普遍性,而《笑》正反映了这种时代精神。
文学赏析
主题思想
《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也是一个寄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象,此文用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传达“爱”的思想,塑造美的形象,汲取中国传统的创美方式,并且审美过程中,只有通过传统的方式才能理解其间的韵味。
《笑》可以说是冰心“爱的哲学”的诗意盎然的文学表达。在天真而善良的冰心的眼中,世界是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对于人生的忧愁和痛苦,她提出用“爱”来解脱。该文用了“三个微笑”来体现她的这一理想。第一个微笑是远离现实只在天国中才能存在的小天使的微笑——画中小天使安琪儿的笑,然后是两个类似于天使微笑的人间的微笑——儿童的笑和老妇人(母亲的形象)的笑,就是这样的三个圣洁而美丽的微笑,给人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天国般的境界,渲染了“母爱、童真、自然”,也宣扬了“世界是爱”的理想。作者用优美的文字烘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和诗意的和谐。
艺术特色
从此文的艺术特色来看,亦有着鲜明的特点。
文章由秋天雨后月夜墙上的一幅画引起,由“默默的想”过渡衔接,展开联想,写了三幅“笑”的画面:第一幅是秋天雨后月夜安琪儿的“笑”(纯真的笑);第二幅是春天雨后月夜,一个赶着驴儿的北方孩子的“笑”(苦涩的笑);第三幅是夏天的雨后,天色放晴,一个南方海边的老妇人,望着丹儿,“倚着门儿”的“笑”(慈爱的笑)。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这里,蕴含着一种温柔真挚的情思,像是缕缕云雾,在娓娓话语中升腾而起,萦回在清澈碧蓝的月夜和晴空里,深情而执著地歌颂了母爱。
文章采用蒙太奇的手法,运用排比段反复重叠的方式,把三幅笑容迭印在一起。安琪儿的“抱着花儿,着翅儿,向着我撤微的笑”,小孩子“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老妇人“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以及“默默的想”和“心幕,慢慢的拉开”,这些排比重叠的运用,强调和强化了作者浓烈的思想情感。
作者运用清新的语言,叙写秋天月夜苦雨孤灯之后“清美的图画”,春天雨后月夜一个孩子赶着驴儿凄美的图画,以及夏天雨后天晴一位老妇人“倚着门儿”慈美的图画,语言清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之所以选择雨后的情景,是因为大雨冲刷了一切灰尘污垢,空气十分干净清新,从而暗示作者冰清玉洁的纯美的情怀。
名家点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袁勇麟《中国现当代散文导读》:“《笑》构思精巧,全文结构缜密整饬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文中描写的三个笑容相对独立,但作者把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个笑容是眼前见到的,第二、三个笑容是回忆五年、十年前的印象,中间用‘默默地想’、‘我仍是想——默默地想’等过渡语加以串连,使整篇文章描绘的情景,由远及近,由分散到集中,脉络十分清晰。几个各自独立的段落,环环相扣,似断实连,最后又用两句话收束,把它‘合了拢来,绾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种连环套扣式的结构,给人以匀称、和谐、熨贴、完整的美感。”
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梁骏《现代散文名篇赏析》:“早年的冰心是歌颂母爱、儿童爱,探索着人生的真理,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着这种思想,《笑》也蕴含着‘泛爱’的哲理。情和景的交融,文字的清新隽丽,笔调的轻灵俊巧,使全文充满了冰心独有的温泉水似的柔情。”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郁炳隆《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文章篇幅很短,在结构上,采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排比、反复和重叠的方法,但文中三幅画面却异中有同,通过‘笑’集中表现‘爱’,从而深情地赞颂了母爱。作者语言清新隽丽,充满诗情画意,用笔时注意表现同中有异的特点。写雨、写月、写田野树木的笔墨更是富于变化,既强调了‘微微的笑’,又毫无雷同之感,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后世影响
《笑》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篇用白话写作的抒情散文,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笑》被多次选进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福建福州
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