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创作诗歌
《笑》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193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通篇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诗中用诸多女性的意象展现了笑的美好,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全诗形象鲜明,色彩浓艳,用多彩的笔触从各角度刻画神态,虚实博喻,文字灵动,令人叹服。
作品原文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31年春夏之时。1931年初,林徽因为了养病,住在香山半坡上的“双清别墅”,这里淡雅幽静,亭映清泉,竹影扶疏。春天的香山更引发起了她的诗兴,她忘了医生的禁令,竟然如痴如醉地写起诗来,这一写,一发而不可收。就这样开始了自己诗歌创作的生涯。此诗即是这段时间内林徽因的早期诗歌作品。
另外,徐志摩1922年写过《情死》:“你颊上的笑容,定是天上带来的。可惜世界太庸俗,不能供给他们常住的机会。/你的美是你的运命!”林徽因的《笑》也是对徐志摩九年前的情诗作了回应。
文学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少女高雅纯洁的笑。在露珠与花影间,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轻歌和柔波中,纯粹的美丽尽现眼前。其主要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心的恬静,褪去浮躁,享受自然;不求名利,但求精神的超脱与享受。诗人选取眼睛、口唇、贝齿等意象,是少女身上最令人遐想的地方,那轻轻的笑是从眼神、口唇边泛起的酒窝,那整齐洁白如贝启唇而露的玉齿。在闪光之间的意象中,描绘了一个灿烂无比、甜美绝伦的笑。
继而,笑由具象变为飘逸,从形的展现上升到神的描摩,诗歌的意象也从少女的肢体过渡到清新的大自然,笑是“水的映影,风的轻歌”,是“云的留痕,浪的柔波”。那是神的笑,美的笑,那是诗的笑,画的笑。那笑是那样甜蜜,痒痒地涌进了人的心窝。诗人体察与表现真是细致入微与别开生面,她用真挚的感情和精微的感觉,勾勒出了一个稍纵即逝但可触可摸的瞬间。
无论是明喻还是暗喻,兰质慧心的林徽因都能挥洒自如,灵感所至,字字珠玑。两行诗节,分别选取一连串的比喻,笑从如同露珠,如同花影的视觉渐次转入如同轻歌的听觉,凭借视觉与听觉的通感,使笑不仅有了声响,而且具有了形状,从而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比喻既实而形象,又虚而飘逸,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诗人所渲染的美,是一种纯粹的美、神圣的美,直达人的情感深处。
同时,拟人也是林徽因喜欢运用的修辞手法。《笑》这首诗里,拟人的手法运用得娴熟自然:眼睛、口唇、鬈发、诗、画……都可以拟人化,而且用得巧妙形象,仿佛一个美丽多情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读者的跟前,梨涡浅笑着,灿烂着。
诗如其人,林徽因的诗如同林徽因其人,不仅具有内在丰富的意蕴,而且拥有精巧对称的结构,堪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美。诗歌分两节,每节诗从长到短再到长,最后一句又略短,恰似一弯新月,柔美中透出别致;又如少女的柳眉,波折中别有风韵。两节诗使用完全相同的结构,构成一个严谨的大对称,参差中有整齐;第一节的第一行比第二节的第一行多一个字,整饬中略有变化。整首诗如同雨后妩媚的青山,赏心,悦目,俊朗,清新。
这首诗是林徽因早期作品的艺术风格,语言玲珑剔透,带着些青草和阳光的气息,让人想到春天和露珠,透出美的芳馨。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渴望着更绮丽的诗篇的出现,对于林徽因初作的几首诗表示我们酷爱的欢心,她的《笑》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当代作家、翻译家陈玉刚《中国文学通史》:全诗通篇是描写一个美女的笑。作者用多彩的笔触从各角度刻画了美女笑的神态,形象鲜明,色彩浓艳,表现了理想化的美。这首诗也是新月诗派格律诗的优秀作品之一,格式工整,韵律和谐,有流动感,富有浪漫主义情调和唯美精神的意境。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乔以钢《中国女性的文学世界》:诗人用清秀、明净的笔致将“笑”描绘得甜美、生动,使读者仿佛透过文字看到了那极富魅力的“诗的笑”、“画的笑”。
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词学家邓乔彬《邓乔彬学术文集·第2卷·比较诗学》:林徽因的《笑》是虚实结合的博喻,令人叹服这用灵动的文字织就的活的美人图。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其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17: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