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电影节」其前身为1988年创立的「中时晚报电影奖」,1994年起更名为「台北电影奖」,分为商业映演类及非商业映演类,挖掘出许多有潜力的影像创作者,自1998年起,台北市政府加入主办行列,除台北电影奖外,并有国际电影观摩,从此扩大举办成为国际规模的市民影展。 2002年起,
台北电影节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规画下,加入「城市主题影展」,藉由一系列电影放映、展览、座谈及各式活动,带领观众认识每年主题城市的电影、历史及文化。2005年起,首次加入「国际青年导演竞赛」单元,藉此进行国际与台湾电影工作者的相互切磋,奠定了「城市、华人、新锐」三大主轴,成为台北电影节不可或缺的特色。
自2007年底,台北电影节成为隶属于「台北市文化基金会」的常设影展单位,期望透过永续经营的理念,让台北成为一个更亲切友善的电影城市,同时也结合同属台北市文化基金会的「台北市电影委员会」,进行电影与城市行销产业交流工作。藉由影展活动,广邀国际重要城市电影委员会成员,举办电影城市论坛,以及电影与城市行销经验等相关交流,携手拓展国际视野。
最佳影片:《命带追逐》;评审团大奖:《运转手之恋》;最佳导演:陈以文、张华坤(《运转手之恋》);年度导演新人奖:萧雅全(《命带追逐》)、陈义雄(《晴天娃娃》);年度最佳演员:李康宜(《晴天娃娃》)、方中信(《惊动天地》);年度最佳配角:王瑞(《天公金》)、太保(
《运转手之恋》)、赵美龄(《沙河悲歌》);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向丽雯(《纯属意外》);年度最佳技术奖:《圣石传说》;年度特别奖:《沙河悲歌》。
金狮奖:
《摄影师》(俄罗斯);银狮奖:
《夜行车夫》(越南);铜狮奖:《魔钟》(捷克);评审团特别奖:《广告人生》(罗马尼亚)、《岛屿爱情故事》(德国)、《彩虹的那一端》(巴西)。
金城奖:《TheForest》;银城奖:《台北救命》;铜城奖:《捷运车票》;评审团特别奖:《欧巴桑》;观众票选奖:《静夜谛视》;优等奖:《静夜谛视》等12部;独立创作奖首奖:《城市飞行》;最佳剧情片:《我叫阿铭啦》;最佳纪录片:《我在看天花板的日子》;最佳动画片:《时光》;最佳实验片:《没参加》;最佳新人:《我叫阿铭啦》;评审团特别奖:《什锦水果香蕉船》。